01
一刻前儿子还趴在床上玩手机,一刻后,手机却已经被我抢过飞出数米砸在了墙角。空气仿佛凝滞,一股火在我身体里升腾,儿子顾不得穿好衣物,三步并作两步跨到手机面前,屏已经碎了。他皱紧眉头,泫然欲泣,太阳穴突突跳个不停,不可置信的望向我,开口就是让我还他手机。我恨铁不成钢,心里某个地方像被重击了一下,痛得我险些没站稳,慈母多败儿,我终是没把儿子教育好呀。
这就是我饱含关爱生下的孩子!从怀孕前就坚持优生优育,怀孕后更是注重每天的营养搭配,坚持孕妇瑜伽,在固定的时间对着肚皮讲故事的孩子;生下来后遵照育儿书籍养育,每天坚持抚触、讲故事、智力开发的儿子。
从胎儿到青春期,一路走来,都有书籍陪伴,当当里几乎每一本教育类的榜单书都能在我家书架上找到,从教育专家李玫瑾、孙瑞雪,到中西合璧教育大使小巫、再到右脑开发的七田真……
每一步我都走得小心翼翼,为了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三岁前我甚至推掉了所有出差与社交,过着简单的两点一线的生活。给孩子很多很多爱,很多很多自由,不但没能把他教育好,反而宠坏了他。我几乎花尽所有的力气,才建立起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可这一切,就被一部手机给毁了,说不伤心和失望是不可能的。
02青春期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手机】
自从有了手机,成瘾就是个迟早的问题。从疫情来袭,孩子改上网课,手机、平板成了标配,可给了以后再想收回,就如同痴人说梦,于是手机成了教育路上的拦路虎。儿子每天快速完成书面作业,不复习,不改错,不背书,只要不用交的作业全当不存在,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玩手机,亲子活动的时间被一再压缩,最后近乎归零。
手机在手,一切我有。只要他在玩游戏,恨不得把家长都赶出门,理由是在学校学习一天已经很累,需要放松下,只要稍加干预,就说我们不理解他。
可一放松就没完没了,不断升级的游戏没有尽头,推不完的塔,吃不完的鸡,刷不到头的短视频,什么时候该看课外书,什么时候该锻炼,甚至什么时候该上床睡觉,全给乱套了。是的,孩子熬夜是在玩手机,而不是在学习!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成瘾的孩子绝不是个例,是让家长头疼的头号问题,遇到这样的孩子,可以试试替代疗法。开辟出一些新的“小玩意”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乐器、烹饪、阅读、园艺、木工或修理。用心陪伴,把生活过成游戏,吸引孩子加入我们。
【比吃比穿】
花钱如流水,觉得家长付出都是应该的。嫌戴眼镜丑,打球不方便,就让配角膜塑形镜;穿校服体现不了个性,就在鞋子上做文章,非大牌不穿,一买还好几双,一小就全小了,节俭计划为何物,跟他没关系;文具也很浪费,看同学用美菱他也要用,别人用施耐德他也要拥有,没一支笔是写坏的,全是嫌弃了就丟到一边;同学带了什么小零食,就觉得极好,家里给他买的无论好赖,全被当成了垃圾。可是,孩子,世界上有这么多好多东西,难道每一件都想拥有吗?真是你对娃倍珍惜,娃却把你当提款机。
遇到这样的孩子可以给他多读读名人传,让他从名人的身上学习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勤俭、努力、坚持、不畏困难、大量阅读等等。汲取名人之光,承其美德,让自己也成为那样闪闪发光的人。【小霸王】
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养成了小霸王,越大越如是。上小学时还和妈妈一起摘菜做饭的乖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不做家务的大爷。换下来的鞋子乱丢,从不知道摆放整齐,脏衣服脏袜子堆满屋,不洗也不收捡,感觉小时候养成的好品格一夜间全弄丢了。
还特怕老人唠叨,才一开口,他就打断,“知道了知道了,烦死了!”可就嘴上答应,完全没行动,一副唯我独尊的霸王样,完全没有一点孩子该有的礼貌。
遇到这类孩子,要让他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培养其共情能力,能够体谅家长的辛劳与不易,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聚众打架斗殴】
让头疼的还有孩子在外面作妖。放学不第一时间回家,在外面闲逛,认识了一些“坏朋友”,加入群体后,胆子变大了,智商变低了,再加上青春期孩子易冲动、易被蛊惑的特点,打架斗殴的问题就来了。更甚者抵不住诱惑走上吸毒的不归路,父母再怎么辛苦挣钱,也堵不上这个大窟窿。
想让孩子不去外面乱撒野,应尽早给孩子画好底线,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朋友值得交,什么朋友要远离,最最重要的是什么事和物是万万不能碰的。
【性】
青春期的孩子对性无疑是很好奇的,完全避而不谈或者谈性色变,恐怕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孩子的好奇心会引导他在一些乌七八糟的网站或者淫秽书籍中寻找答案,伴着青春期荷尔蒙的分泌,懵懂无知又冲动的孩子往往会酿成不可挽回的苦果。
要想孩子不过早接触“性”,就要打破“性”的神秘面纱,从生理学、医学角度一次性给孩子讲清楚,让女孩让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培养男孩责任感。让他们想想一旦酿成苦果会面临什么,他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能够承担后果之重。
03青春期该怎么教育
青春期的教育问题,需要家长有正确的观念,和孩子一起成长,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首先,父母要有界限感。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不要太远,孩子需要援助时能及时伸出我们的手予孩子温暖和帮助,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和孩子一起去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来打败孩子。让孩子信任你,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要上的青春期第一课。
父母要学会“课题分离”,明确哪些是父母的课题,哪些是孩子的。学习就属于孩子自己的课题,家长不应该过多干预。如果孩子写作业时,你一直站在他身后盯着,会让孩子有很大的压力。
尊重孩子,给其独立空间,哪怕他想先玩手机放松下再投入学习也忍住不要干预。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天也很累了,商定好时间后,让孩子自由的玩,充分信任他。
其次,帮孩子树立目标,用内需力来推动他,而不是靠家长的说教。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最终受益者是自己,有坚定的目标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驱使他去努力和奋斗。
再者,就是正确引导,做孩子的榜样。孩子在学,家长不能在玩,对孩子的要求自己也要做到,做到“一家一政策”,坚决反对“一家两制”,孩子才能心服口服。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家是爱的港湾,家人是最温暖的陪伴,信任和欣赏自己的孩子,保持好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共同成长。做好以上这些,“青春期”也就不那么可怕了。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和最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