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念了《人到中年》。
彼时,他不过24、5岁吧,那时的人结婚都早,他的孩子也不过才一岁左右,老师是WD中文系毕业的,瘦小而寡言,仿佛已经提前进入了中年的死水一潭。不过,究竟是那个年代的高材生,他志向高远,后面一路飞黄腾达,现在已经是市里的实权人物了。
我后面才思索悟到,有一个早熟的思想是多么难能可得,老师在青年时期已参透了人到中年的种种,他才能心无旁骛,一直向前,从一个农家子弟,走出自己的人生风采。
而如今,真正人到中年的我,再回望一下过去,种种阴差阳错之下,蹉跎至今,人到中年,已近40,才猛然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甚至是一塌糊涂。
尤其是这次在家因一个小小的扁桃体发炎而居家休养11天,更是让人心灰意冷。
我病了,心里病了。想了很多,从小到大,原生家庭、现在的家庭、工作、社会关系等等,无一不让人无言。
心情浮躁之下,也无心干什么。思维跳跃地厉害,告诉自己静下来,静下来,心平气和才有助于自己恢复。
日本人热衷于通过各种生活实践来修生养性,花道、茶道、剑术无一不是这种体现。
而中国的寺庙也热衷于通过日复一日的扫洒庭院,提水,种菜,做饭,练功来锻炼僧人的心性,锤炼他们的耐性,提升他们的心智。甚至在金庸老先生笔下,还有超凡脱俗的“扫地僧”。
行笔至此,我心渐渐平静,甚至生出了渐渐地欣喜。和文字交谈,笔抒心声,竟然有如此的疗愈作用。
从今日始,我也不妨来做做“写字僧”,谈谈心,写写字。纵然这人到中年,一地鸡毛,也有自己的一个去处,一方角落,一个安心之所。
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