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乡十五年,十年前的胎教课上遇见了文子,我们坐在一起,礼貌的相视一笑,便开始听课……我对文子的第一印象:大眼睛,爱笑,瘦高个,只有肚子是鼓起来的,在孕妇班里比较特别,营养品好像都给了胎儿,马尾辫,烫发,很有文艺范,漂亮、文雅。(配图就是文子,有没有同感)
孕期最后三个月是最难熬的,笨重的身体,喜忧变换的心情,脆弱敏感的心灵,加上我远在他乡,只会更糟……或许老师的演讲太精彩、贴心,准妈妈们心情渐渐平静了许多,休息时间开始相互聊天,她说她叫马雯,大家都喊她文子,我们俩开始聊天:“看着你比我小,就喊我杨姐吧。”文子爽快答应了。第一次聊天就这样简短,草草结束。
一周后的胎教课又遇到了文子,感觉像老友,聊的很开心,她的预产期比我晚三天,还一起商量着买什么样的婴儿床,打算团购买婴儿用品……相互留了电话和QQ。
再后来,严姐出生了,比她女儿大三天。共同话题更多了。电话里常互诉育儿经,听什么歌,买什么画,教什么动作,宝宝拉的是稀是稠,是黄是绿……此类话题聊的很认真,没有丝毫尴尬……相互约了很多次都擦肩而过……
天赐良机,我有机会预约到省里的实验幼儿园李园长,大胆设想:严姐在那里上幼儿园,会有一个别样的童年。虽然心里明白机会很渺茫。但母爱让我变得很勇敢。我的诚恳打动了园长。接下来二十天,严姐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百宝园。严儿爸老实本分,求真务实,不爱折腾。陌生的城市和并不富裕的生活让他望而却步。我拗不过,但又不甘心,一气之下成了北漂。严姐去了大姐家,大姐一家人都很好,对严姐疼爱有加,我也放心。那时候 文子在家带孩子,她听说此事,也觉得惋惜,还说要去北京找我玩儿,我们还约了几次见面却又没能如愿,QQ一直没间断过,难过时的安慰,开心时的分享……育儿的话题可以谈到午夜。
严姐上中班,我辞职回了家,文子带着孩子去了北京,后来才知道文子的丈夫也一直在北京工作。她常约我假期去玩,我约她回家相聚,这些美好愿望都没能实现。
文子想让女儿在北京上小学,证件一件件办下来,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她诉苦,我鼓励,文子热情开朗,雷厉风行,几年处下来还能感觉到她有股韧劲儿。终于孩子如愿以偿在北京上了小学。
接下来的两年,聊的最多的是孩子的习惯,探讨怎样把缺点改掉,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分享一道道自创的美食,期间文子生了二胎。
2017年的春节放假我带着老人和孩子去了北京过年,缘分天注定,与文子偶遇,一点没变,爱笑的文艺青年,依然很热情。又因为我俩带着一家人,因为赶车,没聊几句就匆匆而散,十多天的假期日程排的满满的。年初六就回了家。跟文子在电话里道了别。
昨天开始,文子说要跟我一起练字,我们每天分享,相互鼓励,一起坚持……
十年了,对文子感觉很亲切,像一位多年的老友,相互倾诉和聆听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心灵寄托。可我从沒奢望过文子也会有同感。一厢情愿感觉也很美好。也就在前几天,文子的聊天让我激动又感动,原来我俩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有人说我外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人说我内向,常常一坐下来几个小时不说一句话。我的朋友很多,但卧在心坎里的闺蜜屈指可数,都是需要多年深交才沉淀下来的感情。康熙皇帝年少时与伍次友半兄半师的真情也没有例外,是经过促膝长谈数月培养出来的。
与文子交往,恰恰相反,认识十年,只见过三次面,淡如水的的交往却心有灵犀,教育孩子的观点是相当一致,新的点子总能一拍即合,简直可遇而不可求。更庆幸的是文子对我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淡如水的真情将会越发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