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了两次约练。
第一次,我做的是咨询师,来访者习惯我给予建议,非常希望我能多给她一些建议,但是,我更希望的是来访者能自我成长,可以不再需要我,所以,上一次咨询的时候,我更多的运用了提问的方式。
可是,来访者觉得这样的方式太累,他并不喜欢。
昨天,我再尽量不建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我的自我表达,整个过程来访者反应比较轻松,但是,我个人觉得整个过程太过轻松,有点像聊家长,虽然,我在过程中也给了一两个点,让来访者可以看到自己,但是,我会怀疑这样的方式是对还是错。
带着这个疑问,我做了第二次约练,我是来访者。
通过咨询老师的陪伴,好奇,我安全地表达着,越是表达,我的思路越清楚,我意识到,我整个过程其实是贴着来访者的需求在走,因为贴着来访者的需求,所以,必然会离开焦点的设置,不过,我也并不是完全离开焦点的设置,所以,能在贴着来访者的过程中,还能给来访者一点、两点东西。
同时,我意识到,我很想让咨询看上去更专业,从本质上说,其实我想给更多的东西,我想改变来访者,我再一次把来访者背在了自己的身上,是一种界线不清地表现。来访者可以也有能力判断我的陪伴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她自然会离开,无需我在这里左思右想。
而且,昨天第二场咨询老师,给我的感觉也不是特别的专业,但是,这种不专业中又处处透着焦点的痕迹,这种看似不专业的专业,让我觉得咨询老师一直真心得陪伴者我,让我感到安全、被接纳,更有表达和探索自己的欲望,反而比那种完全焦点话的、看上去特别专业的老师,更舒服,所以,我想焦点式地闲聊,也不是不可以,如果现在来访者需要的是闲聊,为什么不闲聊呢?
而且,自己的体会还是,我自己是解决我问题的专家,一个安全地环境,一个能让我自我探索的环境,是最容易让我找到自己前进方向的方式,所以,可能专业和非专业的界线未必需要这么清楚,内化在言行中的接纳、正向,才是真正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