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每天自己接触那么多信息,却依然像个傻逼一样分不清记不住搞不懂,知识越来越碎片,思考越来越肤浅,看了太多缺吸收太少。每一天瘫痪在床数小时,忙着刷朋友圈,点赞收藏,看到喜欢的转发一下,但是大概半分钟之后就什么也不记得了(鱼之记忆)。决定开始这个每周总结的版块,定期总结看过的书,听过的讲座,看过的电影,或者和你一起分享,最近有意义的谈话和思考。
我一直相信人的大脑拥有无与伦比的潜力,每天见过的读过的东西,都存放在一个叫做潜意识的异次元空间,但是需要的时候却无法调用,那这些知识就对我们毫无意义。唯有将看起来无序的无关的碎片消息,进行整理总结,整合进自己的逻辑体系,才能不断的为我所有,更逐渐的优化自我的运作系统。
今天分享的,是一堂网课的课程笔记整理。来自于李参老师的《如何用印象笔记快速建立知识库》
PART1: 碎片化时代的信息储存
---如何高效利用信息存储工具,建立信息秩序
1,明确信息来源:手机,电脑,日常沟通,书籍杂志,其他(电视广播游戏等)。
---列举自己的信息来源:用纸笔,或者电脑直接下出来,不仅仅是想
2,分析信息的类型:
类型包括:文字,图片,文件(来自办公软件,声音,视频等),网页(收藏夹并不是很好的收藏工具,只会让存储的信息越来越分散),微博和微信(收藏后散落在不同地方很难寻找),纸质类型(可以纸质资料的电子化,又成为图片,文字,声音,文件等)
3,存储工具:用什么工具进行统一存储
使用云存储是刚需。
云存储工具:云笔记,云盘,云相册。
三种云存储工具主要存储信息的类型不一样:云盘:存储文件,却不方便存储文字和图片类;云相册:图片类型文件,可以方便图片预览;云笔记: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拥有一定的存储功能,但最主要的是知识管理。三种工具组合,物尽其用。比如云盘和云相册中的存储链接,在云笔记中做个索引就行,实现了信息的统一存储和管理。
PART2:建立个人信息库与知识库
---如何高效管理海量信息
1,关于分类
思路转变:不急于分类,充分利用搜索工具。不建议一开始就建立分类,正确的思路:集中存储-搜索查询-针对笔记进行加工处理。
分类的建立是建立架构。提醒:不用一簇而就,先开始集中收集的行动,再逐步归类。举例:跑步,先动起来,避免拖延
2,高效整理信息
建立缓存区:设置一个默认笔记本,任何来源信息都暂时存入
明确意义:每个信息存放固定的位置
定期整理:大约一周,整理信息,将把暂存区清空。
下一步行动:不要一蹴而就,面对曾经未经整理的信息,从今天开始做起就好
3,分类的逻辑:
只要说得通的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和目标。主要包含如下三类:
按照名称分类逻辑;
按照个人关注分类逻辑;
FSR分类逻辑(flow-stock-reference,工作流-经验库-知识库。例子:工作流,当下的工作;经验库,已经结束的任务,纳入经验库进行工作内容积累;知识体系:即我们的关注点,零碎信息的收集整理,逐渐形成内在联系)
PART3:有效对信息进行加工
---巧用印象笔记标签,让收藏的信息成为你强大的智囊团
分类不是重点,重点是对知识的加工
1, 标签的概念:为内容增加关键词/联想/标注。分类很死板,分类越细会让信息越乱,而且造成信息冗余,而为内容加标签则更灵活,可以脑洞大开,激发联想。尤其对于属于多个分类的或者不知道如何分类的信息,进行标签管理十分高效。
2,标签的意义:为内容增添标签也是深度思考的过程;为内容增加维度,更加便于搜索;可以不整理不分类;结合个人关注点和目标,逐步构建信息的收纳整理体系。
总结:自下向上的收集,再自上到下的整理,找得到,用得上,真正让收藏的信息成为自己的智囊团
其他的tips:关注印象笔记的公众号,微博,获取使用技巧
写的好累,来几张美图给眼睛吃口冰淇淋先~mia mia~
我自己用印象笔记也有一些年了,但是你造吗我只是用来写!日!记!……感觉是在用高射炮打蚊子了,印象笔记已哭晕。这篇文章是一篇偏重于术的文章,但背后的道更为重要,这道是各人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或者你说三观也是可以的,要知道这个东西很多人其实还没有成型呐(我也是其一,世界也没怎么观过,好歹多从海量信息中多吸收些精华也是好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刷刷朋友圈收藏了然后又毫不改变的该干嘛干嘛,方法不拿来实践,和咸鱼有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