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句词是这么说的: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是大文豪苏轼的一阙定风波。当年,因为对王安石变法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苏老板是走到哪儿骂到哪儿,给皇上奏了一表,公开讽刺变法后的朝政,结果引发了“乌台诗案”。
案发后,苏轼被贬到黄州,他的好基友王巩也受到牵连,被贬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世态炎凉,一听说王巩要倒,家奴姨太纷纷散去,惟有一个叫柔奴的歌女愿意陪伴他共赴宾州,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这老王也算是有福。
四年后,风波平息,苏、王二人回到长安,把酒叙故,老泪纵横。
酒过三巡,苏轼问起,岭南生活是不是很多不如意啊?老王的这个红颜知己柔奴就答道:“外在虽不如意,但和老王在一起,我很安心哪。”
苏轼大受感动,就写了这首定风波,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老王的羡慕嫉妒。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宋]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们今天就说柔奴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句压轴词流传千古,演变成今天很时髦的一句话:
心安处,便是家。
安,是一种状态。
它与肢体动作无关,而是心的样子。
有人吃饱饭后躺在床上觉得心安;
有人在运动场挥汗如雨感到心安;
也有人牌桌上翻云覆雨、酒桌上推杯换盏,以此寻找片刻心安。
的确,这些事里或多或少都有快乐,然而快乐和心安却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
心安是一种不大容易说清楚的状态,它里面有快乐,却又不仅仅是快乐.
心安中多了一份深邃的宁静,像树根一样牢牢生长在内心,提供给生命一切的滋养。
心不安,会觉得生活是在流浪,瞻前顾后,总显得慌张。
心安了,就像那玉佛坐在莲台上,一呼一吸,都是清凉。
其实,每个人都在用生命寻找心安——就是那种像家一般温暖、舒适的感觉。
当年,禅宗二祖慧可雪地求见达摩,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我的心不能安宁,请求老师让它安宁)
达摩答道:“将心来,与汝安。”(把心拿来,我给你安)
慧可沉吟许久,说:“觅心了不可得。”(到处找心找不到啊)
达摩缓缓回道:“我与汝安心竟。”(我给你把安心好了)
这颇具禅机的一席谈话,道出一个真理:心这玩意,其实像个空瓶子,你装什么,它就是什么。
你装进去烦恼,它就烦恼,你装进去安宁,它就安宁。
你把它拴在一件事情上,它就专注;你放开它,它就心猿意马。
人们都会说“活在当下”,又有几个人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内涵?
其实,当下就是心的家,是真正的安心之处.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他一天中只有早上6点到7点半这段时间完全属于自己。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日子太不自由。
可李嘉诚也是人,如果真的不自在,他又怎能精神矍铄、应对自如呢?
这里面有境界。
插图/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
长江集团创办人 李嘉诚
表面来看,是身不由己。深层次里,却可以境随心转。
你可能会问,心要转到哪里才能如此这般安定呢?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就是当下这一刻。
也就是“专注”。
那些日理万机的人物,许多都掌握了安心大法。他们安于自己当下所做的每件事,因此可以轻松应对工作,家庭和生活上的一切。
而许多上班族,上班时看表等下班,下班后又操心着上哪儿去玩,玩的时候一想到明天又要上班,就浑身犯懒。
尤其是放长假,那更难熬了,天天都在倒计时,临到最后一天要上班了,整个人比上刑场都难受。这样的心灵,都消耗殆尽了,自然是难以安宁和喜悦的。
试试看,专注在手头的事情上,如果没事,就安静地坐一会儿,别玩手机,也别胡思乱想,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试试看,就这样坐着,都是一种绝佳的享受。
那些会安心的人,他上班享受做事的快乐,假期享受玩耍的快乐,他的心,在哪儿都是家。
耶稣也说过,一天的忧愁,一天担就可以了。
已经过去的事,就过去了,还没有发生的事,怎么想都是妄想。
心,就像慧可所说的,了不可得。
它的喜怒哀乐,都是我们用思维赋予的。
神奇的是,我们专注在当下时,一切的喜怒哀乐突然都消失了。
留下的,就是那久违的安宁、喜悦,像温暖的家一样。
这个状态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而是本来就有的,就像收音机的频率波段一样,24小时都存在,只因为我们平时被太多的杂音干扰、覆盖了,就没有接收到这个频率。
不必一本正经在蒲团上打坐,也不必手持佛珠念念有词,只要你真正专注于手头的事情,不论扫地洗碗,还是编程写作,都可以体验到心安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生命真正的家。
愿你找到它,成为有家的孩子。那时,你就真的是心中有爱,乐得自在了。
下期再见!
阅读原文,获得更多精彩音频内容
或手机登录喜马拉雅app搜索:45802215 (鹿苑_乐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