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班1组】Day11-Day12 这样做,彻底解决写作没素材的苦恼
【学员信息】:3班1组-忆十七-117
【作业要求】:从之前5个选题里选择1个,展开写1000字
【作业如下】:
《“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好!”还记得你爱孩子的初心吗?》
初为人母的激动和喜悦,没有人会忘记吧!
怀胎十月,母亲和孩子是一个整体,相依为命。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40周里,每个妈妈辛苦着,却又幸福着。
一朝分娩,医生剪断脐带那一刻,那个皱巴巴、软乎乎的小肉团子,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看着这个小团子,满脸宠溺,你发誓:你什么都不求,只要宝贝健康快乐的长大,你会一辈子无条件的爱着他,他是你的全部。伟大的母爱,不求回报,不计得失。
后来的一天一天,你看着他慢慢长大,你听着各种各样的版本,关于亲子关系的,关于育儿教育的,你发誓:你会是一个好母亲,你的爱简单包容,你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好,其他的无所谓,你不会成为你不耻的那种妈妈的样子,你和她们不一样。
可是,岁月会饶过谁呢?
01
孩子在一瞬间长大了。
你开始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为孩子描绘着美好的未来。孩子要上学了,你希望给他最好的教育,你决定倾其所有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托人、找关系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强的小学,各种的兴趣特长班、外语班、加强班,数不胜数。家长之间的攀比,你的面子、虚荣心、望子成龙的心情,在这条路上乐此不疲奔忙的你,已慢慢的离你的初心渐行渐远了,但你不觉得,你认为你的付出是值得的,总有一天会有回报,你的爱开始计较得失,不再爱的纯粹了。
02
你累,孩子更累,当你把这些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孩子时候,你有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愿意,孩子像一个玩偶一样被你牵着走,渐渐的,小脸上原本天真灿烂的笑容没有了,他不开心不快乐了,他小小的肩上开始承受了压力,他不敢找小伙伴玩耍。除了睡觉,时间, 不再属于他了,他不明白,那个当初那么爱他的妈妈,那个温柔的妈妈怎么变了,变得暴躁,变得不认识了,他不敢喊累,不敢提要求,他怕妈妈说他不够乖,不喜欢他,因为妈妈说最喜欢听话的乖宝宝。没有了快乐童年的孩子渐渐有一些忧郁,有时候,看着他委屈的小脸,你也会隐隐透出一丝的心疼和不忍,可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你硬起心肠:我这是为了孩子好,为了他以后的幸福,为了他以后出人头地。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你用这种方式,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03
从此以后,孩子每天是否开心快乐,不再是你关注的重点了,你最想要的是: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吗?他乖不乖?每次考试多少分?考在第几名?有拿到更多的奖状了吗?为了达到目的,你控制着孩子的人生,你的爱太苛刻,带着太多功利心。你不是完人,但你却要求孩子表现得极其优秀和完美。
我们的社会,对孩子的禁锢远高于成人;
对孩子的要求,远远多于成人;
对于孩子的担心,那真是五花八门,
唯独缺失了孩子最需要的包容和理解。
作家王朔曾说过:“我从没感觉到父母爱我,在他们看来,培养出一个永远正确的小孩,就是爱。”
前不久,黄磊的女儿多多,那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知书达理,美好善良,几次被上热搜:原因是戴戒指在无名指;9岁时打耳洞,13岁染了自己喜欢的发色,这本是孩子的爱美之心,只是单纯为了好看,可有些大人非要借题发挥,谈什么意义,你说,成人的世界到底有多复杂?
04
在孩子的成长中,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爱?怎样的爱才能不伤害到孩子?
爱,不是不教育,不反对,而是永远站在包容理解的角度。父母的感人之处在于,他们懂得如何去爱孩子,懂得爱比教育重要,甚至,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曾经有一个儿童心里专家,她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喜欢阻止,疏于理解,喜欢强压,疏于沟通,父母当然应该管孩子,但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不该管,有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无论孩子的行为你多么不喜欢,看不惯,只要满足这三个不伤害,作为家长,选择尊重就是爱。
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现在的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们更适应社会,也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父母,在别人那里更有面子有地位,用尽各种方式去让孩子优秀。
于是,在最能获得爱安全感的家庭里,却用了最残忍的适者生存法则:
偏爱成绩好的孩子,给他更多的关心;
考好了全家开心,奖励孩子:考不好,这个家庭氛围都沮丧等等。
这会让我们从小就感到一种绝望:
我,不会无缘无故被爱。除非变得优秀。
这种经历会在日后的学校、社会中得到验证和强化。
优秀,变成了一个人行走江湖的武器和防御。
但也给人的内心落下了很大一个缺口:
真实的我不配爱,只有优秀才配爱。所以要不断逼着自己优秀,才可以不那么战战兢兢。
05
大多数过于追求完美和追求优秀的父母很难纯粹地奖励孩子的行为。并且,一旦孩子做错或者做得不够好,她们就会很不满,甚至收回对孩子的关爱。孩子不优秀就收回爱。
即使孩子表现优秀,她们也会在赞扬之后,加上一个魔鬼般的“但是”:
这次很好,但你可以做得更好。
潜台词就是:你还不够好。
于是,从小孩子学会了,要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必须不断努力和优秀。
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够到父母的优秀标准,所以只能疲于奔命,为了父母的愿望,上个重点中学,考个名牌大学,多少年,从没停止过奔跑的脚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尽管这不一定是他想要的,尽管从没快乐过,可依然拼尽全力,他不知道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所以才会有小小年纪就离家出走的,小学生自杀的,才会有每年高考前后都会有不堪重负选择自杀的学生,如此花季的年龄,到底有多绝望,才会离开得那么决绝。
其实,压垮孩子的不是最后一颗稻草,而是每一颗稻草。
06
今天,高考刚好结束,借用作家清欢的几句话致孩子们:
孩子,我要告诉你,世界很大,考场很小,考试是个点,人生是条线。
孩子,哪有什么一考定终生,人生处处是考场。
孩子,你才18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高考不过是一场修行,余生还有很多可能。
最后,我想对所有父母说:不忘初心,去爱你的孩子吧!孩子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可你却是孩子的全部。你或许不知道孩子有多爱你,你所有为孩子的心,我都理解。
但是,这个世界真的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肮脏污秽,生命中有太多意外防不胜防。
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什么时候的一别是否将成永别。
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所以,不要任何理由,好好去爱吧,每天拥抱他,告诉他:“宝贝,妈妈爱你,一如既往,从未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