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车窗外——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无暴风雨!(朋友圈最终文案)
座位上,人忧虑——电线杆子杂乱建筑内心幻虚!(朋友圈想发未发)
这些年我总是奔走在独自出差的路上。曾经有段时间《xiao shuo yue bao》是我旅途必备。候车室,大巴车,卧铺车,飞机上都是我看书的场所,重点是不是看书,而是只看它,最积极的时候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将来在这本书上发自己的文章。记得有次在湖南一个县城里没有买到新的《xiao shuo yue bao》,我特别慌,担心漫长的旅途和联通工具共度的时光很煎熬;跑了好几个书报亭都没有,勉强买了本《 te bie guan zhu》,那个无奈的心情我至今都记得,就像一个靠药物支撑的病人,不是因为药到病除的喜悦,而是有药物不怕身体不适的安定,那是一种心理安全感。果然那一段旅程无奈无聊无趣至极!
之前看书,我会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着看看是什么标题;我会从内容中猜测查询作者笔下的风土人情是以什么为背景;我会从故事中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现实生活的契合度;我会从文末的作者介绍里去思考文章与作者的经历的关联;对特别有感触的我会想着去透过时空去原型地体会一下。总之,那时候看的比较认真。后来慢慢发展,作者都是那些,每位作者都有自己想写的话题(或者说擅长的话题,无一例外都与他们的经历相关)。
其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么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阿袁老师以高校圈、师生恋、文人相轻等为题材的文章;我记得她有句流行语:不想当师母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多年后我和武大中文系一位教授聊天的时候提起这作者这观点,该教授诧异我居然看了阿袁这么多文章)二、有两篇文章是围绕小渔村变身大都市,房价暴涨,高利拆迁背景下原住民的柴米油盐爱恨情仇,重点是人心变化。看这两篇文章大约相隔了10年,我已经记不得前一篇的作者是谁了,但我今天看这篇时,我强烈感觉这出自同一支笔!上一篇是写蔡屋围里感情淡漠房间颇多凭收租生活的相貌平平的母女俩迷失在居心叵测的爱情里的故事。母女俩相同的命运,对爱情的追求,自拔的痛苦的精神世界与寸土寸金,房多钱多的现实生活形成很大的冲击力!作为女性读者,我读完后内心很窒息,然后调整好情绪对自己说:管好自己的心最重要!今天这一篇写的真理街的外来媳妇嫁了本地郎,外来媳妇用自己较有前瞻性的认知影响引导着骨子里好吃懒做,充满算计的本地郎家族,在经历了30多年的蹉跎岁月最终感化了本地郎家的故事。看得我泪流满面,不知道是为女主人公的遭遇、挣扎、信念、勇气还是对男主人公的鄙视,抑或是对某一个情节触动到自己中年的心灵呢?情绪很复杂,平静下来后我告诉自己:任何时候都要积极争取不要消极对抗!
后来因为不爱学习,玩电子产品等,看这书看得少了。感觉离当初的目标又消极后退了一步,得把时间利用起来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