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控告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五一期间我们几个小伙伴都去看了《何以为家》,大家一致觉得非常触动,所以今天这篇就自来水来说说这部片子。
👇这个是预告片,主题非常沉重......
本文有大量剧透,但仍然希望你有机会的话可以看一看。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71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第76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这部电影,曾获得多多项国际大奖的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金棕榈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电影没有刻意煽情,但是最后放完时候,很多人没有离开,还在默默拭泪。
与其说是演技,不如说是很多被埋藏在暗处的生活本身,就足以给人一记暴击。
如果可以选,多少人不愿来到这个世界
父母,如果不是新生命对抗世界的第一道保护伞,这场被动的人生,注定充满无限悲伤。
所以小男孩 Zain 在影片开头就说:
“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他的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给他一个合理的存在理由。
更没给他机会,先做个孩子再长大。(以下情节稍有剧透)
拥挤的房间里,Zain 只能蜷缩着、和兄弟姐妹一个叠一个睡。
他们与父母之间,只有一条不隔音的帘子。
同龄人都在上学,Zain 只能羡慕地看着校车上的书包,带着弟弟妹妹沿街叫卖饮料;
他到杂货店打工,拖着赶上半个自己大的煤气罐从街头送到街尾;
拿着假处方,去药店一遍遍地撒谎,帮父母买制作“毒品”的原料......
一边的成年人吞云吐雾,Zain 已经习以为常,稚嫩的脸显出几分冷漠。
脏话成了他的日常用语,似乎只有这样,才敢用小小的身躯与周围险恶的世界周旋。
求生的种种技能,好的坏的,他比大人都熟练。
被迫过早进入大人世界的孩子,只有满满的无助与绝望。
在这样一个不堪的环境里,这家人拥有最多的,也是孩子。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天生无法平等。
父母决定了要不要给孩子生命,孩子却无法选择要不要出生。
一个人的出身,不一定能决定他的一辈子;
但父母,注定掌控一个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几乎整个世界。
稍微大一点的出门干活补贴家用,小一点的养在家里,抱不过来,就用链子拴着放在地上。
对于 Zain 的父母,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个挣钱的工具。
无力反抗,恶性循环
比受苦本身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受苦却没理由。
生活给了小小年纪的 Zain 足够的经验,这不是什么好事,但他只能承受。
即便发现自己一次次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无人来救,也还是要反抗。
Zain 看到妹妹 Sahar 月经初潮,他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不能告诉父母。
这是只有亲眼见过悲剧的人才会有的反应。
Zain 手把手教妹妹如何处理血渍,给她偷卫生巾,生怕她会被父母卖掉。
可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他偷偷收拾了妹妹的衣服,去杂货铺偷了许多食物,跟大巴司机商量好价钱,准备带着妹妹离开这个家……
但还是晚了一步。
Zain 回家去接妹妹时,妈妈正在把妹妹往外推。
他试图阻止、乞求,却换来一顿毒打。
只有11岁的 Sahar 这就变成了别人的妻子。
她的价值,是用来抵押房租。
对父母心灰意冷的 Zain 离家出走。
一个孩子独自面对成人世界,让画面有着天真与现实的强烈反差:
他站在比自己还高的柜台前试图找份工作,可没有人要他。
成人世界根本没有他容身的位置。
直到他遇上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单亲妈妈。她让 Zain 照顾孩子换食宿。
为了哄孩子,Zain 在小屋里用镜子反射光看动画片;
用加了糖的冰块给孩子吃;
迫于生计,他学着父母卖“毒品”,赚钱养小孩。
尽管 Zain 如此努力地改变现状,现实也总能给他致命一击。
不久后,这个单亲妈妈突然失踪,Zain 不得不独自照顾她幼小的孩子;
辛辛苦苦赚的钱被房东拿走,无家可归的他和小孩只能露宿街头;
那个曾经因为心疼妹妹,把家里小孩脚上的链子扯开的 Zain,如今却主动用绳子绑住了另一个小孩的脚。
即便恨透了无比讨厌父母的做法,无路可走的Zain,还是在挣扎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里说:
人的一生,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是无能为力,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瘦弱的身躯努力想要与这个世界抗衡,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些什么。
可没有父母的引导,一个孩子,终究只能是个孩子。
活不下去的 Zain,只能把小孩卖给人贩子。
“你想扮演大人物吗?你终要付出代价的。”
年幼时,拼命想改变生活;后来没死,用天真抵了命。
也许,这就是代价。
有罪的不是贫穷,是爱无能
赞恩一家是叙利亚逃到黎巴嫩的难民,连孩子的生存都是问题,去奢求孩子的尊严、谈原生家庭都是空中楼阁。
乱离人不及太平犬,连国都有没有了,何谈家的安稳。
这部电影最让人痛心的是,主角演的就是自己的真实故事。
真实生活中,赞恩从10岁开始就当上了送报员,而她11岁的妹妹则是一名叙利亚难民,曾在贝鲁特街头卖口香糖。女清洁工就是埃塞俄比亚的劳工。
小婴儿的亲生父母在拍摄期间曾被驱逐出境。
导演说:“他们不是在表演,他们是在表现他们的真实生活。”
法庭上,代理律师质问父母,难道不知道这样会害死女儿吗?
赞恩的妈妈说:“你凭什么来评判我?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还敢批评我。我难道希望我的孩子只能靠喝水吃糖度日吗?我的生活是你不曾经历过,以后也不会经历的。如果你是我,你早就自杀一了百了算了。”
是的,战乱、流亡、童婚、极度贫困、生死线上的挣扎,那是我们不曾经历过,也不会经历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失序、混乱的社会里,生活犹如一片废墟。
在这片废墟上,父母是孩子最后的避难所,倘若父母能够负责、温情,那么总像张开双翼的大鸟,给孩子遮风挡雨,给他一个小小天地,带来家的温暖,就像清洁女工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可是倘若不能,又能怎么办呢?就像赞恩的妈妈辩解的一样,就算你再不认同她,可是如果你是她,你真的能做得更好吗?大概除了不要生孩子,没有更好的办法。
创造一个生命并不伟大,只是本能;
人性与良知,才能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