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附视频)

王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附视频)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附视频)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3-04-09 00:01 发表于山东

图片

王崧舟:

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

(视频附于文末)

大家都知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下面就用新课标来简称。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但是在学习和领会的过程当中,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感到有困难。

我个人觉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就是新课标这个文本,首先是一个制度文本,它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希望语文课程改革往哪个方向发力?但是制度文本如果不能转化为理解文本,进而不能转化为实践文本么,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所谓制度文本,转化为理解文本,也就是说新课标只有被我们一线的每一位语文老师理解了,领会了,掌握了,才有它的意义和价值。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只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最后笃行之,就是把自己的理解文本,进一步转化为实践文本,真正产生课堂生产力,这个制度文本国家意志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所以,无论您有没有遇到困难,有没有各种困惑,当务之急,还是要认真学习制度文本,努力将制度文本转化为自己的理解文本。

我个人觉得,新课标正文部分大概是36000字。如何转化为理解文本呢?

我们首先要想方设法把这个文本读薄。能不能把36000字,读成3600字,读成360字,甚至读成,36个字。其实这里很关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抓住文本当中的关键字眼。而文本的关键字眼,往往跟它出现的频率有关。一般来说。出现频率越高的字眼,往往就是那些关键字眼。

我个人在研读新课标的时候做了一番梳理,我发现,其实36000字的新课标。最关键的字眼就是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表述,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文化自信,第二是语言运用,第三是思维能力,第四是审美创造。这四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个关键词语就是学习任务群。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在整个新课标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目前我们在研读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要重点展开来讨论。

第三个关键词语是学业质量。新课标研制了语文课程标准具体的学业质量标准。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经过六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学习,他最后的结果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这次新课标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语在新课标当中前后一共出现了42次。学习任务群前后一共出现了32次。学业质量标准前后一共出现了19次。那么这三个关键词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有没有逻辑意义上的关联呢?毫无疑问。有,而且非常紧密。我简单的做了一个梳理。

        图片

首先,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所有的课程都要立德树人,那么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集中体现在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同时核心素养又是语文课程的最核心的目标。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共有九条,全部指向核心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是最大的目标,最根本的目标。

那么核心素养这个价值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这个大目标如何达成呢?那就要通过学习任务群。我们今天重点要阐述的就是学习任务群这个核心概念。

学习任务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出说明和理解。

图片

第一个方面是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它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门课程标准当中,除了语文这样提之外,其他课程几乎都不提学习任务群(除了后来出现的劳动课程)。显然,学习任务群是单为语文课程所立的。

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他把语文课程内容划分为六个学习领域,见下图:

图片

第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第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第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第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五,整本书阅读。

第六,跨学科学习。

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作为基础型学习领域,其他几个是拓展型学习领域。

图片

纵向上,学习任务群又划分为四个学段“系列学习任务”,我们称之为系列学习任务四个学段。我们就以整本书阅读为例。

第一学段是三项学习任务,这就是系列任务。

第一项学习任务:使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

第二项项学习任务: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

第三项学习任务: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第二个学段也是三个任务,第三个学段也是三个任务,第四个学段也是三个任务。这就是纵向的系列学习任务,当然它们之间也存在某种逻辑联系。

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首先是课程内容,横向分成六个领域,纵向分成四个学段的系列学习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其实跟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那主要是课标制定者和教材编写者的任务和责任。

课标当中专门对学习任务群如何转化为教材提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跟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没有直接关系,但不是说没有关系。因为教材这样编了,那么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实施模式,也应该与教材相匹配,也应该有所变革,有所调整呢。但这个是间接的关系。

另外,学习任务群不仅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同时还是课程实施的方式和路径。而作为课程路径的学习任务群,跟一线教师密切相关。这在课标当中有明确的表述:

图片

其实就是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定位、功能、内容、教学提示首先要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设计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各种资源,包括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还要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作为课程路径的学习任务群有哪些特点?课标是这样说的:

图片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这段话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征,那就是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其实根据这一段表述,学习任务群还有第四个特征:关联性。

对于这些特征,新课标是如何阐述和说明的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认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单元。为什么说它不是教材单元?为什么说它也不是内容单元?因为这个学习单元要符合这样一些标准:

第一,以素养发展为目的。

第二,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第三,以语文实践为主线。

第四,以学习主题为引领。

第五,以学习任务为载体。

第六,以学习情境为驱动。

图片

所以我说,做学习任务群设计,其实就是在做学习单元的设计。落实学习任务群教学,其实就是在落实学习单元教学。       

接下去我们就讲实战的东西,讲实例。我认为基本的流程是三大环节。

第一大环节首先要定位:这个学习单元,究竟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

在这个基础之上,把学习单元建构起来:主题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情境是什么?活动是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

最后,把这个学习单元真正落到实处。

图片

每一个环节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譬如说定位环节,主要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要划定学习领域。这个学习单元属于哪个学习领域啊?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还是整本书阅读?还是跨学科学习?

第二件事情,重构学习内容。我们一般把学习单元等同于教材单元,这个是不对的。教材单元只是学习单元的素材,但不是学习单元本身。

第三件事情,要确立单元的学习目标,包括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个主题分解为不同的学习目标。       

在建构过程中也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要为整个单元学习创设情境。

第二件事情,要安排单元的学习任务——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

第三件事情,要根据这些学习任务,按照任务展开的逻辑来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支架,支架包含在活动当中。

实施环节要注意三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是多样态共生。学习任务群在实施过程当中有哪些具体的课堂教学样态?现在有些专家,有些老师一说起学习任务群,就把它等同于大单元教学,这绝对是个误解。事实上在学习任务群当中,多种样态必须和谐共生。

第二,那就是大任务统领。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还是要以单篇教学样态为主。

第三就是教学评一致。

图片

下面我们用一个案例来做具体说明。这个案例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

图片

这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它的人文主题:童年往事。教材篇章页当中。引用了冰心先生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语文要素有两个。第一个指向阅读学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个指向习作学习: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课文是这样。第一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是《祖父的园子》,第三课《月是故乡明》,第四课《梅花魂》。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走进他们的童年,要求是三点:第一要采访。第二个要做整理。第三要学会分享。

习作的题目是《那一刻,我长大了》。基本要求是三点:第一是选材,第二是表达,第三是修改。

最后是语文园地,三项内容:第一是交流平台。第二是词句段的运用。第三是日积月累。

它是一个教材单元,但不是学习单元。现在我们怎么来设计呢?就是以这个教材单元为基本素材,我们怎么来设计一个学习单元呢?

图片

首先是定位,明确单元学习方向。

譬如说你划定的学习领域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那么它的特征体现在分类思维,它最大的功能,它其实就是一个语言仓库。

假如你的学习领域定位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当中,那么它主要要发展学生的实用思维:信息怎么搜集怎么处理加工,怎么使用。所以它要彰显的是学语文的生活意识。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重点要发展学生的诗性思维,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人文情怀,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语言素养。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侧重于理性思维,培养理性精神,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理性语言素养。

整本书阅读其实是一个长效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纵向思维,从头到尾,自始至终,要把一本书读下来,它侧重于发展整体阅读素养。

跨学科学习是不同学科知识能力的一种协同学习,它更多的指向横向思维,所以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不同的学习领域,它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那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应该划定为哪个学习领域?

图片

先来看人文主题:童年充满生命的冲动,激情,幻想,智趣游戏,是成人精神世界的源泉,也是人类永恒的生命情节。很显然,他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要素:阅读学习的取向,我认为在审美情感的体验。而习作学习的取向也在审美语言的表达。课文当中三首古诗,一篇小说节选,两篇叙事散文都属于文学题材,他们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特征。

口语交际的取向:了解和感受他人童年的纯真记忆,体会人类永恒的童年情节,还是偏人文情怀。

习作表达的取向:再用形象具体的审美语言留下童年的那一刻,发现童年成长的精神意义,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语言素养。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积累梳理了审美情感体验的具体方法。

所以对这个教材单元做这样一番梳理和分析以后,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应该都能够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个教材单元最适合把它划定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譬如说这个单元当中有一篇课文叫《梅花魂》,写的是陈慧英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有关外祖父的五件事。

图片

第一件事情,是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读唐诗、宋词会落泪。

第二件事情,我五岁那年,外祖父分外爱惜他收藏的那幅墨梅图。我因为年纪小,不小心弄脏了那幅墨梅图,结果我的母亲都挨骂了。

第三件事情是有一天,外祖父因不能回国哭泣。根据陈慧英的史料记载,这个有一天大概是在陈慧英十二三岁的时候。

第四件事情是离别的前一天早上,他们打算从新加坡从青岛回国,外祖父郑重地送我墨梅图。

最后一件事情讲的是在回国的那一天,外祖父含泪送我梅花绢。

注意,这个文本假如放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那么,我们加工而成的学习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

譬如,当这个文本放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当中,它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它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写梅花秉性有一组词语,我们称之为词串。这个孩子们要梳理要积累。写外祖父眷恋祖国,有一组词串,这个需要梳理和积累。而《梅花魂》有一个核心语段,是外祖父给我的临别赠言,这个核心语段,学生要背诵要积累。这个是主要学习内容了,其他的东西都可以删除。

假如《梅花魂》这个文本我们把它放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当中,那他的学习内容就可以放在为外祖父洪镜湖先生梳理成一篇小传。

假如我们把这个文本放在了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这个学习领域当中,主要学习内容可能会变成讨论一个人的气节,一个民族的气节,是不是一定要用梅花来象征?

假如《梅花魂》放在整本书阅读当中,或者说放在学习任务群当中,他的学习内容很有可能变成《梅花魂》陈慧英散文集。陈慧英出过一部散文集,它的名字就叫《梅花魂》。

假如这个文本放在跨学科学习当中,那内容可能变成课本剧《梅花魂》的编写与表演。

图片

但现在我们是把它放在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当中,它的内容又会是什么呢?等会再说。       

图片

接着我们就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重构学习内容。

教材内容不能简单地拿过来,那不是学习单元,那是教材单元,我们现在要做分析,重构学习内容。

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分析教材内容,形成学习主题。

怎么形成学习主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教材内容。

单元导语,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主要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很多老师马上会想到,这个学习主题是不是可以往童年往事去靠呢?我先不下结论,因为要通盘考虑。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凸显儿童意象。《稚子弄冰》也凸显儿童意象。《村晚》也凸显儿童意象。《祖父的园子》写的是童年生活,跟童年有关。《月是故乡明》由月亮想到自己童年在故乡的生活趣事,又由月亮想到自己背井离乡的种种往事,抒写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梅花魂》回忆了童年时有关外祖父的几件往事。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记录大人们的童年往事,感受他们的童年情结。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记录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成长体验,发现成长的意义。语文园地是日积月累游子吟,主要写的也是乡愁。

分析和梳理以后,我们大概可以形成两类或者说两种学习主题,第一种学习主题是偏向于童年情结的学习主题。第二个学习主题是偏向于文学意象的学习主题,偏向于童年情节的学习主题。

图片

但是《梅花魂》主要在写童年情结吗?显然不是。口语交际是偏向童年的,至于习作,你也很难说一定说是童年情结,因为童年情结是对成人来讲的。语文园地,那也很难跟童年情节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这个主题还不能够统摄这个教材单元的全部内容。

那么现在如果我把它放在文学意象这个学习主题上,行不行呢?

譬如文学意象啊,我们说单元语文要素要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那课文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通过怎样的载体来实现的呢?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那就是通过文学意象。也就是说文学意象跟单元语文要素可以连在一起。

所以最后我个人把这个学习单元的学习主题定位为文学意象。那么,这个文学意象的学习主题的内涵是什么呢?

图片

学习主题内涵相当于我们现在在讲的这个大概念。这个大概念是什么呢?两句话。第一句话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意。第二句话通过对文学意象的关注与分析,有助于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跟单元语文要素有联系,但不是单元语文要素,它是学习主题。

图片

围绕这个学习主题,我们对这个教材的内容要进行加工,要重构学习内容。

重构学习内容,我主要做四件事情。

第一是保留,第二是删除,第三是调整,第四是补充,那无论是保留还是删除还是调整还是补充,它的标准就是学习主题。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学意象的内容要保留,要补充,跟文学意象这个主题关联不紧密的,不典型的删除调整。最后就形成这样一个结果了:

保留了古诗三首,因为它能够凸显儿童意象。保留了月是故乡明,因为它能凸显明月意象。保留了《梅花魂》,因为它能凸显梅花意象。

把《祖父的园子》删除了,因为它不典型。把《游子吟》也删除了,不是说他们没有意象,他们有意象,但是不集中。

调整方面,口语交际,做了调整。走进他们的童年,重点关注和记录跟他们童年的关联度最高的某一客观物象,其实就是意象。比如说在他们的童年记忆当中,小河,或者说一棵老槐树,或者说养过的一条狗,或者是妈妈给他做的一次蛋炒饭,或者是自己用过那个书包,或者是一张老照片儿,这些要重点关注了,因为这个就是文学意象。习作也调整了,变成了我心爱的什么,五年级上册他们写过一次,叫我的心爱之物。在这个基础之上,我的心爱之物写的只是物还没有明确的文学意象,那么在这里呢,我心爱的什么?围绕心爱的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这里的这个事物毫无疑问就是我所创造的属于我自己的文学意象。

光有这些,这个教材本身内容还不够,我还做了一些补充,补充了什么呢?第一《桂花雨》,在五上的第三课,孩子们已经学过了但是可以重读。因为桂花雨当中,桂花这个文学意象非常经典。《月迹》在五上第24课也上过了,月亮的意象非常明显。同时还补充了一组写梅花的古诗,这个是之前孩子们已经学过的,比如说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最后还补充了一组写明月的古诗,包括古朗月行、静夜思、宿建德江、十五夜望月,都跟明月有关,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图片

在这个基础之上确立学习目标。我们把它分成这样三类。

第一类,学生将知道,两条指标:第一,单元文本当中文学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第二,认识本单元的33个生字,了解本单元的若干新词。

第二类,学生将理解,也是两条:第一,文学意象能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能作为线索贯穿始终。也就是说,文学意象有什么用?学生要理解。第二,要根据特定的思想感情来创造和使用文学意象。

第三类目标,学生将做到:

第一,阅读单元文本,能发现主要文学意象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第二,能恰当运用文学意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图片

第二是建构。建构就是要整合单元学习要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为这个单元创设学习情境。

我设计的这样一个学习情境:淘宝上有一款可以定制的创意生日礼物——梦幻纸雕灯。商家可以根据你的要求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纸雕图案。纸雕图案装饰在各种形状的灯具上,就能呈现出如梦如幻的美妙画面。有人选择松鹤延年的图案定制纸雕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爷爷,有人选择牡丹富贵的图案定制纸雕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外婆。有人选择大鹏展翅的图案定制纸雕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爸爸,有人选择竹报平安的图案定制纸雕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为什么不同纸雕图案要送给不同的人庆贺生日呢?这些纸雕图案是不是有着不同的寓意和感情呢?

假如自己的亲人过生日,你希望送什么图案的纸雕灯给他们呢?写下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学习情境至少包含三个要素。第一,要有真实的场景。第二,要有具体的角色,这个角色主体是我,然后还有对方、对象。第三,还要有任务。

一个理想的学习情景还要符合一些要求。符合哪些要求呢?创设学习情境不光是一个单元需要,很多时候具体任务的展开,某一个单篇的学习,同样需要创设学习情景,所以这个学习情境也不是只有一个,也不是一次创设就完成了,实际上它是一个展开的,具体的生成过程。

图片

譬如《梅花魂》这个学习任务。我也创设了不同的学习情境:

一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博士生连续三次写毕业论文,都没有通过。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梅花魂》,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最终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校方知道此事以后,将《梅花魂》这篇文章收入到大学课本当中。如果有机会采访这位中国留学生,并且你最多只有三次提问的机会,你最想提的是哪三个问题?为什么是这三个问题?       

图片

但是我最后没有用这个学习情境,我觉得不够理想。我又创设了第二个学习情境:陈慧音的散文《梅花魂》于1984年五月首次在文学期刊《花城》公开发表,同年《梅花魂》在全国侨联和华申报联合举办的月是故乡明全国征文比赛当中荣获一等奖。大赛组委会为每一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都创作了颁奖词。请你也为《梅花魂》写一篇颁奖词。

这个学习情境我最后也没有用。为什么呢?我觉得还不够理想。

图片

于是我又创设了第三个学习情境:

学校文学社正在举办我和我喜爱的作家征文活动。活动要求:第一,给自己喜爱的作家写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自己阅读作家作品的感受和体会。第二,思想明确,叙述清楚,内容具体,语言得体,格式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读了《梅花魂》之后,请你给作家陈慧英写一封信,将自己阅读《梅花魂》的感受和体会写清楚,写具体。我还提供了一个真实的通讯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安仓里社二号,厦门市作家协会,陈慧英女士收。

这个学习情境我最后也没有用。那么我最后用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梅花魂》教学片段【视频】》

师:我的外祖父留在了新岛,也就是现在的新加坡。而我和母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孩子们假如文章还可以继续往下写,你特别希望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外祖父为什么会读唐诗宋词落泪,为什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师:你希望在接下来的文字当中有这样的答案。

生:我特别想知道回国的那一天到底外祖父和我说了什么?

生:我特别想知道外祖父为什么不能回国,

生:我还想知道,我回国了以后有没有能力再把外祖父接回去。

师:你看孩子啊,一片孝心。你们知道吗?《梅花魂》其实没有写完。你们刚才想知道的内容,作者陈慧音在他的文字当中都有极其生动的交代。想不想继续往下读?一起看。

图片

师:孩子们,我种下两株树是为了祭奠谁?一起说。

生:外祖父

师:为了怀念谁?

生:外祖父

师:是为了铭记谁?

生:外祖父,

师:很显然,我种下的不只是两株树,我种下的是对外祖父的思念和爱,那么孩子们以你对刚才《梅花魂》这篇课文的了解,你猜一猜,我在自己老家的山坡上种下的两株树很有可能是什么树?

生:梅花。

师:为什么你们那么肯定我种下的一定是梅花树?孩子们,答案在哪里?答案一定在课文当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梅花魂》。       

这就是我最后创设的学习情境。那我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这个学习情境呢?理由是第一这个学习情境完全指向学习目标。我们学习目标的主题是文学意象。那这个学习情境指向的就是梅花这个意象。他为什么种梅花树?因为这个时候梅花不只是两棵植物,更是外祖父和我心中的一种意象。它包含了很多内涵,很多情感。

第二,这个情境来自文本本身的语境,很自然,没有脱离文本语境。

第三,这个情境契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它是真实的同时他们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一个我认为一个理想的学习情境,第一要指向目标,第二要,勾连生活,第三要契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图片

接着往下就是要安排学习任务了。学习内容已经明确了,学习主题和目标也已经确立了,接下去具体要做什么呢?要做哪些事情呢?

围绕着这个最大的任务或者说总任务——文学意象来的结构和逻辑,我们把它分解成为三项学习任务。

第一项学习任务,感受文学意象。

第二项学习任务,品鉴文学意象。

第三项学习任务,表现文学意象。要以文学意象为核心来展开,比如说设计也好,采访也好,表达也好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这三项任务既相对独立,又具有联系,具有高度的关联。感受文学意象是基础,品鉴文学意象是关键,表现文学意象是难点。

图片

安排了学习任务之后,还要设计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要提供具体的支架。

譬如,第一项学习任务感受文学意象,我主要设计了两项学习活动:

第一,感受儿童意象。学生阅读古诗三首,感受儿童意象的形象特点。这三首古诗儿童意象的基本特点,第一是纯真,第二是智趣。

第二,感受明月意象。学生要阅读月是故乡明以及一组写明月的古诗,这些都跟乡愁有关。

第二项学习任务,品鉴文学意象。主要的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三个:

第一是品鉴梅花意象。阅读《梅花魂》,品鉴梅花意象的比喻义——比喻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人格特质。象征意——象征民族气节顶天立地。寄托意义——寄托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情感。

还有体会《梅花魂》中梅花这个意象主要发挥的作用是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作用。

第二个活动是品鉴桂花意象。学生重读桂花雨一课,来品鉴桂花意象的联想意和寄托意。联想就是桂花和童年是连在一起的。寄托意是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在《桂花雨》中,桂花这个意象主要发挥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作用。

第三个活动是品鉴明月意象。重读《月迹》,品鉴明月意象的联想意和象征意义,这个明月意象,它的联想意就是贾平凹的童年,童年跟明月连在一起的。象征意,明月在这里寄托的不是乡愁,是象征天地万物一切美好的事物。

第三项学习任务表现文学意象。我也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

第一是记录他们的意象。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重点关注和记录跟他们的童年关联度最高的某一意象。

第二是创造自己的意象。习作我心爱的什么,围绕心爱的事物来写出自己的心爱之情。这是在创造自己的文学意象。

第三是献给亲人的意象。这个单元我不是创设了一个学习情境吗?梦幻纸雕灯。最后这个这个任务要完成的呀。通过访谈,通过资料的搜集,学生要了解有哪些传统的意象,有哪些美好的寓意啊?可以拿什么送给爷爷?拿什么送给妈妈?拿什么送给爸爸?       

第三个环节,那就是实施。需要构筑单元的学习路径。       

图片

我们提三条建议:

第一就是多样态共生。单元学习的路径,单元学习的样态,就是一课一课的教学样态。多样化的和谐共生包括单篇教学样态、群文教学样态、专题教学样态、活动教学样态,还包括项目式教学样态、大单元教学样态。这些教学样态在学习任务群当中,在学习单元当中都存在,都需要,可以和谐共生。根据我的预计,大单元教学样态应该不是主要的教学样态,主要的教学样态应该还是单元教学当中的单篇教学。这是最主要的教学样态。

图片

第二,大任务统领。即便是单篇教学样态,它跟我们之前的单篇教学有区别,因为它是学习单元当中的单篇教学,注意这个学习单元当中的单篇教学,它必须是在大任务总任务的统领之下。所实施的单篇教学,那么这个学习单元的任务结构是怎样的呢?它的任务结构全部指向文学意象的品鉴与表现。比如《梅花魂》:

图片

第一个任务,在课文当中找出写梅花的古诗词。

第二个任务,用词串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任务,概括回忆外祖父的事例。

第四个任务,猜测祭奠外祖父种什么树。

第五个任务,体会梅花意象的内涵。

第六个任务,在情境当中背诵并积累核心语段。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是怎么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品鉴梅花这个文学意象的。【视频】       

师:其实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不仅是一种,人格的比喻也不仅是一种气节的象征。你知道吗?那些常年漂泊海外,甚至最后葬身异国的华侨,他们看到梅花会想到什么?会想到自己的故乡。

师:所以这一点,在陈慧英回国以后,在她慢慢长大以后,她终于明白了,我们一起读起。       

师:原来外祖父那么的爱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对他来说,那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这种情感就是海外华侨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其实在《梅花魂》的课文当中,外祖父的这一颗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孩子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外祖父的这颗赤子之心在什么地方热烈地跳动着。迅速捕捉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些地方,你分明感受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那一颗赤子心。比如在我很小的时候。

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花梨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因为在他的心中,唐诗宋词就是他的——

生:祖国

师:是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情感的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

师:继续找,在我五岁那年。

生:在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

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师:因为那幅墨梅图在外祖父的心中就是。

生:就是祖国祖国啊,

师:所以你在这里又一次看到了情感的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

师:继续找。在离别的前一天早上,

生:在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的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的递给我一卷白行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

师:你知道那幅墨梅图就是外祖父的情感寄托,就是他的。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精神。

师:继续找。在归国的那一天。

生:在归国的那一天,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跟跟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那一朵血梅就是生:就是祖国

师:没错,我们在这里又一次看到了他的情感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发现的这些事例,有的直接跟梅花有关,有的跟梅花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所有的这些事例,我们发现他们都是外祖父的一种情感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

师:而这样一种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情感,最好的寄托就是梅花。来孩子们,我们一起看黑板。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比喻一种人格。这种人格是。

生:百折不挠,坚韧不屈,

师:在外祖父心中。梅花是一种气节的象征,这种气节就是

生:坚守气节。顶天立地

师:在外,祖父心中梅花还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

师: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梅花,这样的人。你的心中。会升起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我的心中会升起一股爱国情怀,

师:爱国之情。

生:我的心中会升起一股感动之情,

师:感动之情。

生:我的心中会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师:敬佩之情。

师:孩子们那就让我们一起怀着感动,怀着敬佩,再来好好读一读外祖父的临别赠言。

图片

师:孩子们回到开始。外祖父去世的次年初春,我在自己老家的山坡上种下了两株树,什么树?梅花树。

图片

这是程慧英的原文。老人………………       

师:现在你可以回答为什么了吗?

生:因为这两株梅花比喻的是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的是坚守气节,顶天立地。而它也寄托着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情感。所以我要种下两株梅树。

师:所以还有什么花可以取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呢?为什么?

生:因为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比喻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人,也象征坚守细节,顶天立地,也寄托着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情感。在外祖父心中没有一种花可以代替梅花。

师:其实在陈慧英的心中,外祖父就是梅花,梅花就是外祖父。       

所以即便是单篇教学样态,它跟我们之前的单篇教学已经发生了质的区别。你必须围绕大任务,紧扣大任务。

图片

最后还有教学评一致。我们还专门设计了,每一项学习任务的表现性评价。分成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待评。

譬如感受文学意象这个学习任务。它的表现性评价优秀,就是能迅速捕捉到单元文本当中的文学意象,准确感受其形象特点,体会到形象所承载的情味。

而合格,那就是了解单元文本当中的文学意象,初步感受其形象和情味。

每一项任务都分别做出了四个等级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这也是学习单元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最后我想用曾国藩的这一句话送给在场的各位,也作为对自己的勉励。

图片

附(链接)——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讲座视频

阅读 422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小语各年级下册名师备课资料集锦

追梦教师袁建国

不喜欢

李政涛:新时代教师应锤炼的六个新基本功

追梦教师袁建国

不喜欢

5年内成为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管建刚发出9条真诚建议

追梦教师袁建国

不喜欢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3-04-09 00:01 发表于山东

王崧舟:

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

(视频附于文末)

大家都知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下面就用新课标来简称。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但是在学习和领会的过程当中,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感到有困难。

我个人觉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就是新课标这个文本,首先是一个制度文本,它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希望语文课程改革往哪个方向发力?但是制度文本如果不能转化为理解文本,进而不能转化为实践文本么,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所谓制度文本,转化为理解文本,也就是说新课标只有被我们一线的每一位语文老师理解了,领会了,掌握了,才有它的意义和价值。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只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最后笃行之,就是把自己的理解文本,进一步转化为实践文本,真正产生课堂生产力,这个制度文本国家意志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所以,无论您有没有遇到困难,有没有各种困惑,当务之急,还是要认真学习制度文本,努力将制度文本转化为自己的理解文本。

我个人觉得,新课标正文部分大概是36000字。如何转化为理解文本呢?

我们首先要想方设法把这个文本读薄。能不能把36000字,读成3600字,读成360字,甚至读成,36个字。其实这里很关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抓住文本当中的关键字眼。而文本的关键字眼,往往跟它出现的频率有关。一般来说。出现频率越高的字眼,往往就是那些关键字眼。

我个人在研读新课标的时候做了一番梳理,我发现,其实36000字的新课标。最关键的字眼就是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表述,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文化自信,第二是语言运用,第三是思维能力,第四是审美创造。这四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个关键词语就是学习任务群。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在整个新课标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目前我们在研读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要重点展开来讨论。

第三个关键词语是学业质量。新课标研制了语文课程标准具体的学业质量标准。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经过六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学习,他最后的结果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这次新课标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语在新课标当中前后一共出现了42次。学习任务群前后一共出现了32次。学业质量标准前后一共出现了19次。那么这三个关键词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有没有逻辑意义上的关联呢?毫无疑问。有,而且非常紧密。我简单的做了一个梳理。


首先,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所有的课程都要立德树人,那么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集中体现在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同时核心素养又是语文课程的最核心的目标。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共有九条,全部指向核心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是最大的目标,最根本的目标。

那么核心素养这个价值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这个大目标如何达成呢?那就要通过学习任务群。我们今天重点要阐述的就是学习任务群这个核心概念。

学习任务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出说明和理解。

第一个方面是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它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门课程标准当中,除了语文这样提之外,其他课程几乎都不提学习任务群(除了后来出现的劳动课程)。显然,学习任务群是单为语文课程所立的。

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他把语文课程内容划分为六个学习领域,见下图:

need-to-insert-img

第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第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第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第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五,整本书阅读。

第六,跨学科学习。

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作为基础型学习领域,其他几个是拓展型学习领域。

need-to-insert-img

纵向上,学习任务群又划分为四个学段“系列学习任务”,我们称之为系列学习任务四个学段。我们就以整本书阅读为例。

第一学段是三项学习任务,这就是系列任务。

第一项学习任务:使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

第二项项学习任务: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

第三项学习任务: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第二个学段也是三个任务,第三个学段也是三个任务,第四个学段也是三个任务。这就是纵向的系列学习任务,当然它们之间也存在某种逻辑联系。

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首先是课程内容,横向分成六个领域,纵向分成四个学段的系列学习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其实跟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那主要是课标制定者和教材编写者的任务和责任。

课标当中专门对学习任务群如何转化为教材提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

need-to-insert-img

need-to-insert-img

need-to-insert-img

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跟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没有直接关系,但不是说没有关系。因为教材这样编了,那么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实施模式,也应该与教材相匹配,也应该有所变革,有所调整呢。但这个是间接的关系。

另外,学习任务群不仅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同时还是课程实施的方式和路径。而作为课程路径的学习任务群,跟一线教师密切相关。这在课标当中有明确的表述:

need-to-insert-img

其实就是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定位、功能、内容、教学提示首先要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设计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各种资源,包括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还要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作为课程路径的学习任务群有哪些特点?课标是这样说的:

need-to-insert-img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这段话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征,那就是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其实根据这一段表述,学习任务群还有第四个特征:关联性。

对于这些特征,新课标是如何阐述和说明的呢?

need-to-insert-img

need-to-insert-img

need-to-insert-img

need-to-insert-img

我认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单元。为什么说它不是教材单元?为什么说它也不是内容单元?因为这个学习单元要符合这样一些标准:

第一,以素养发展为目的。

第二,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第三,以语文实践为主线。

第四,以学习主题为引领。

第五,以学习任务为载体。

第六,以学习情境为驱动。

need-to-insert-img

所以我说,做学习任务群设计,其实就是在做学习单元的设计。落实学习任务群教学,其实就是在落实学习单元教学。        

接下去我们就讲实战的东西,讲实例。我认为基本的流程是三大环节。

第一大环节首先要定位:这个学习单元,究竟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

在这个基础之上,把学习单元建构起来:主题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情境是什么?活动是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

最后,把这个学习单元真正落到实处。

need-to-insert-img

每一个环节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譬如说定位环节,主要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要划定学习领域。这个学习单元属于哪个学习领域啊?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还是整本书阅读?还是跨学科学习?

第二件事情,重构学习内容。我们一般把学习单元等同于教材单元,这个是不对的。教材单元只是学习单元的素材,但不是学习单元本身。

第三件事情,要确立单元的学习目标,包括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个主题分解为不同的学习目标。        

在建构过程中也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要为整个单元学习创设情境。

第二件事情,要安排单元的学习任务——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

第三件事情,要根据这些学习任务,按照任务展开的逻辑来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支架,支架包含在活动当中。

实施环节要注意三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是多样态共生。学习任务群在实施过程当中有哪些具体的课堂教学样态?现在有些专家,有些老师一说起学习任务群,就把它等同于大单元教学,这绝对是个误解。事实上在学习任务群当中,多种样态必须和谐共生。

第二,那就是大任务统领。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还是要以单篇教学样态为主。

第三就是教学评一致。

need-to-insert-img

下面我们用一个案例来做具体说明。这个案例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

need-to-insert-img

这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它的人文主题:童年往事。教材篇章页当中。引用了冰心先生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语文要素有两个。第一个指向阅读学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个指向习作学习: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课文是这样。第一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是《祖父的园子》,第三课《月是故乡明》,第四课《梅花魂》。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走进他们的童年,要求是三点:第一要采访。第二个要做整理。第三要学会分享。

习作的题目是《那一刻,我长大了》。基本要求是三点:第一是选材,第二是表达,第三是修改。

最后是语文园地,三项内容:第一是交流平台。第二是词句段的运用。第三是日积月累。

它是一个教材单元,但不是学习单元。现在我们怎么来设计呢?就是以这个教材单元为基本素材,我们怎么来设计一个学习单元呢?

need-to-insert-img

首先是定位,明确单元学习方向。

譬如说你划定的学习领域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那么它的特征体现在分类思维,它最大的功能,它其实就是一个语言仓库。

假如你的学习领域定位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当中,那么它主要要发展学生的实用思维:信息怎么搜集怎么处理加工,怎么使用。所以它要彰显的是学语文的生活意识。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重点要发展学生的诗性思维,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人文情怀,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语言素养。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侧重于理性思维,培养理性精神,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理性语言素养。

整本书阅读其实是一个长效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纵向思维,从头到尾,自始至终,要把一本书读下来,它侧重于发展整体阅读素养。

跨学科学习是不同学科知识能力的一种协同学习,它更多的指向横向思维,所以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不同的学习领域,它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那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应该划定为哪个学习领域?

need-to-insert-img

先来看人文主题:童年充满生命的冲动,激情,幻想,智趣游戏,是成人精神世界的源泉,也是人类永恒的生命情节。很显然,他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要素:阅读学习的取向,我认为在审美情感的体验。而习作学习的取向也在审美语言的表达。课文当中三首古诗,一篇小说节选,两篇叙事散文都属于文学题材,他们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特征。

口语交际的取向:了解和感受他人童年的纯真记忆,体会人类永恒的童年情节,还是偏人文情怀。

习作表达的取向:再用形象具体的审美语言留下童年的那一刻,发现童年成长的精神意义,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语言素养。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积累梳理了审美情感体验的具体方法。

所以对这个教材单元做这样一番梳理和分析以后,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应该都能够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个教材单元最适合把它划定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譬如说这个单元当中有一篇课文叫《梅花魂》,写的是陈慧英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有关外祖父的五件事。

need-to-insert-img

第一件事情,是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读唐诗、宋词会落泪。

第二件事情,我五岁那年,外祖父分外爱惜他收藏的那幅墨梅图。我因为年纪小,不小心弄脏了那幅墨梅图,结果我的母亲都挨骂了。

第三件事情是有一天,外祖父因不能回国哭泣。根据陈慧英的史料记载,这个有一天大概是在陈慧英十二三岁的时候。

第四件事情是离别的前一天早上,他们打算从新加坡从青岛回国,外祖父郑重地送我墨梅图。

最后一件事情讲的是在回国的那一天,外祖父含泪送我梅花绢。

注意,这个文本假如放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那么,我们加工而成的学习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

譬如,当这个文本放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当中,它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它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写梅花秉性有一组词语,我们称之为词串。这个孩子们要梳理要积累。写外祖父眷恋祖国,有一组词串,这个需要梳理和积累。而《梅花魂》有一个核心语段,是外祖父给我的临别赠言,这个核心语段,学生要背诵要积累。这个是主要学习内容了,其他的东西都可以删除。

假如《梅花魂》这个文本我们把它放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当中,那他的学习内容就可以放在为外祖父洪镜湖先生梳理成一篇小传。

假如我们把这个文本放在了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这个学习领域当中,主要学习内容可能会变成讨论一个人的气节,一个民族的气节,是不是一定要用梅花来象征?

假如《梅花魂》放在整本书阅读当中,或者说放在学习任务群当中,他的学习内容很有可能变成《梅花魂》陈慧英散文集。陈慧英出过一部散文集,它的名字就叫《梅花魂》。

假如这个文本放在跨学科学习当中,那内容可能变成课本剧《梅花魂》的编写与表演。

need-to-insert-img

但现在我们是把它放在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当中,它的内容又会是什么呢?等会再说。        

need-to-insert-img

接着我们就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重构学习内容。

教材内容不能简单地拿过来,那不是学习单元,那是教材单元,我们现在要做分析,重构学习内容。

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分析教材内容,形成学习主题。

怎么形成学习主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教材内容。

单元导语,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主要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很多老师马上会想到,这个学习主题是不是可以往童年往事去靠呢?我先不下结论,因为要通盘考虑。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凸显儿童意象。《稚子弄冰》也凸显儿童意象。《村晚》也凸显儿童意象。《祖父的园子》写的是童年生活,跟童年有关。《月是故乡明》由月亮想到自己童年在故乡的生活趣事,又由月亮想到自己背井离乡的种种往事,抒写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梅花魂》回忆了童年时有关外祖父的几件往事。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记录大人们的童年往事,感受他们的童年情结。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记录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成长体验,发现成长的意义。语文园地是日积月累游子吟,主要写的也是乡愁。

分析和梳理以后,我们大概可以形成两类或者说两种学习主题,第一种学习主题是偏向于童年情结的学习主题。第二个学习主题是偏向于文学意象的学习主题,偏向于童年情节的学习主题。

need-to-insert-img

但是《梅花魂》主要在写童年情结吗?显然不是。口语交际是偏向童年的,至于习作,你也很难说一定说是童年情结,因为童年情结是对成人来讲的。语文园地,那也很难跟童年情节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这个主题还不能够统摄这个教材单元的全部内容。

那么现在如果我把它放在文学意象这个学习主题上,行不行呢?

譬如文学意象啊,我们说单元语文要素要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那课文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通过怎样的载体来实现的呢?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那就是通过文学意象。也就是说文学意象跟单元语文要素可以连在一起。

所以最后我个人把这个学习单元的学习主题定位为文学意象。那么,这个文学意象的学习主题的内涵是什么呢?

need-to-insert-img

学习主题内涵相当于我们现在在讲的这个大概念。这个大概念是什么呢?两句话。第一句话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意。第二句话通过对文学意象的关注与分析,有助于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跟单元语文要素有联系,但不是单元语文要素,它是学习主题。

need-to-insert-img

围绕这个学习主题,我们对这个教材的内容要进行加工,要重构学习内容。

重构学习内容,我主要做四件事情。

第一是保留,第二是删除,第三是调整,第四是补充,那无论是保留还是删除还是调整还是补充,它的标准就是学习主题。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学意象的内容要保留,要补充,跟文学意象这个主题关联不紧密的,不典型的删除调整。最后就形成这样一个结果了:

保留了古诗三首,因为它能够凸显儿童意象。保留了月是故乡明,因为它能凸显明月意象。保留了《梅花魂》,因为它能凸显梅花意象。

把《祖父的园子》删除了,因为它不典型。把《游子吟》也删除了,不是说他们没有意象,他们有意象,但是不集中。

调整方面,口语交际,做了调整。走进他们的童年,重点关注和记录跟他们童年的关联度最高的某一客观物象,其实就是意象。比如说在他们的童年记忆当中,小河,或者说一棵老槐树,或者说养过的一条狗,或者是妈妈给他做的一次蛋炒饭,或者是自己用过那个书包,或者是一张老照片儿,这些要重点关注了,因为这个就是文学意象。习作也调整了,变成了我心爱的什么,五年级上册他们写过一次,叫我的心爱之物。在这个基础之上,我的心爱之物写的只是物还没有明确的文学意象,那么在这里呢,我心爱的什么?围绕心爱的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这里的这个事物毫无疑问就是我所创造的属于我自己的文学意象。

光有这些,这个教材本身内容还不够,我还做了一些补充,补充了什么呢?第一《桂花雨》,在五上的第三课,孩子们已经学过了但是可以重读。因为桂花雨当中,桂花这个文学意象非常经典。《月迹》在五上第24课也上过了,月亮的意象非常明显。同时还补充了一组写梅花的古诗,这个是之前孩子们已经学过的,比如说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最后还补充了一组写明月的古诗,包括古朗月行、静夜思、宿建德江、十五夜望月,都跟明月有关,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need-to-insert-img

在这个基础之上确立学习目标。我们把它分成这样三类。

第一类,学生将知道,两条指标:第一,单元文本当中文学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第二,认识本单元的33个生字,了解本单元的若干新词。

第二类,学生将理解,也是两条:第一,文学意象能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能作为线索贯穿始终。也就是说,文学意象有什么用?学生要理解。第二,要根据特定的思想感情来创造和使用文学意象。

第三类目标,学生将做到:

第一,阅读单元文本,能发现主要文学意象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第二,能恰当运用文学意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need-to-insert-img

第二是建构。建构就是要整合单元学习要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为这个单元创设学习情境。

我设计的这样一个学习情境:淘宝上有一款可以定制的创意生日礼物——梦幻纸雕灯。商家可以根据你的要求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纸雕图案。纸雕图案装饰在各种形状的灯具上,就能呈现出如梦如幻的美妙画面。有人选择松鹤延年的图案定制纸雕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爷爷,有人选择牡丹富贵的图案定制纸雕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外婆。有人选择大鹏展翅的图案定制纸雕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爸爸,有人选择竹报平安的图案定制纸雕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为什么不同纸雕图案要送给不同的人庆贺生日呢?这些纸雕图案是不是有着不同的寓意和感情呢?

假如自己的亲人过生日,你希望送什么图案的纸雕灯给他们呢?写下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学习情境至少包含三个要素。第一,要有真实的场景。第二,要有具体的角色,这个角色主体是我,然后还有对方、对象。第三,还要有任务。

一个理想的学习情景还要符合一些要求。符合哪些要求呢?创设学习情境不光是一个单元需要,很多时候具体任务的展开,某一个单篇的学习,同样需要创设学习情景,所以这个学习情境也不是只有一个,也不是一次创设就完成了,实际上它是一个展开的,具体的生成过程。

need-to-insert-img

譬如《梅花魂》这个学习任务。我也创设了不同的学习情境:

一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博士生连续三次写毕业论文,都没有通过。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梅花魂》,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最终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校方知道此事以后,将《梅花魂》这篇文章收入到大学课本当中。如果有机会采访这位中国留学生,并且你最多只有三次提问的机会,你最想提的是哪三个问题?为什么是这三个问题?         

need-to-insert-img

但是我最后没有用这个学习情境,我觉得不够理想。我又创设了第二个学习情境:陈慧音的散文《梅花魂》于1984年五月首次在文学期刊《花城》公开发表,同年《梅花魂》在全国侨联和华申报联合举办的月是故乡明全国征文比赛当中荣获一等奖。大赛组委会为每一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都创作了颁奖词。请你也为《梅花魂》写一篇颁奖词。

这个学习情境我最后也没有用。为什么呢?我觉得还不够理想。

need-to-insert-img

于是我又创设了第三个学习情境:

学校文学社正在举办我和我喜爱的作家征文活动。活动要求:第一,给自己喜爱的作家写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自己阅读作家作品的感受和体会。第二,思想明确,叙述清楚,内容具体,语言得体,格式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读了《梅花魂》之后,请你给作家陈慧英写一封信,将自己阅读《梅花魂》的感受和体会写清楚,写具体。我还提供了一个真实的通讯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安仓里社二号,厦门市作家协会,陈慧英女士收。

这个学习情境我最后也没有用。那么我最后用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梅花魂》教学片段【视频】》

师:我的外祖父留在了新岛,也就是现在的新加坡。而我和母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孩子们假如文章还可以继续往下写,你特别希望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外祖父为什么会读唐诗宋词落泪,为什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师:你希望在接下来的文字当中有这样的答案。

生:我特别想知道回国的那一天到底外祖父和我说了什么?

生:我特别想知道外祖父为什么不能回国,

生:我还想知道,我回国了以后有没有能力再把外祖父接回去。

师:你看孩子啊,一片孝心。你们知道吗?《梅花魂》其实没有写完。你们刚才想知道的内容,作者陈慧音在他的文字当中都有极其生动的交代。想不想继续往下读?一起看。

need-to-insert-img

师:孩子们,我种下两株树是为了祭奠谁?一起说。

生:外祖父

师:为了怀念谁?

生:外祖父

师:是为了铭记谁?

生:外祖父,

师:很显然,我种下的不只是两株树,我种下的是对外祖父的思念和爱,那么孩子们以你对刚才《梅花魂》这篇课文的了解,你猜一猜,我在自己老家的山坡上种下的两株树很有可能是什么树?

生:梅花。

师:为什么你们那么肯定我种下的一定是梅花树?孩子们,答案在哪里?答案一定在课文当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梅花魂》。         

这就是我最后创设的学习情境。那我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这个学习情境呢?理由是第一这个学习情境完全指向学习目标。我们学习目标的主题是文学意象。那这个学习情境指向的就是梅花这个意象。他为什么种梅花树?因为这个时候梅花不只是两棵植物,更是外祖父和我心中的一种意象。它包含了很多内涵,很多情感。

第二,这个情境来自文本本身的语境,很自然,没有脱离文本语境。

第三,这个情境契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它是真实的同时他们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一个我认为一个理想的学习情境,第一要指向目标,第二要,勾连生活,第三要契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need-to-insert-img

接着往下就是要安排学习任务了。学习内容已经明确了,学习主题和目标也已经确立了,接下去具体要做什么呢?要做哪些事情呢?

围绕着这个最大的任务或者说总任务——文学意象来的结构和逻辑,我们把它分解成为三项学习任务。

第一项学习任务,感受文学意象。

第二项学习任务,品鉴文学意象。

第三项学习任务,表现文学意象。要以文学意象为核心来展开,比如说设计也好,采访也好,表达也好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这三项任务既相对独立,又具有联系,具有高度的关联。感受文学意象是基础,品鉴文学意象是关键,表现文学意象是难点。

need-to-insert-img

安排了学习任务之后,还要设计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要提供具体的支架。

譬如,第一项学习任务感受文学意象,我主要设计了两项学习活动:

第一,感受儿童意象。学生阅读古诗三首,感受儿童意象的形象特点。这三首古诗儿童意象的基本特点,第一是纯真,第二是智趣。

第二,感受明月意象。学生要阅读月是故乡明以及一组写明月的古诗,这些都跟乡愁有关。

第二项学习任务,品鉴文学意象。主要的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三个:

第一是品鉴梅花意象。阅读《梅花魂》,品鉴梅花意象的比喻义——比喻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人格特质。象征意——象征民族气节顶天立地。寄托意义——寄托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情感。

还有体会《梅花魂》中梅花这个意象主要发挥的作用是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作用。

第二个活动是品鉴桂花意象。学生重读桂花雨一课,来品鉴桂花意象的联想意和寄托意。联想就是桂花和童年是连在一起的。寄托意是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在《桂花雨》中,桂花这个意象主要发挥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作用。

第三个活动是品鉴明月意象。重读《月迹》,品鉴明月意象的联想意和象征意义,这个明月意象,它的联想意就是贾平凹的童年,童年跟明月连在一起的。象征意,明月在这里寄托的不是乡愁,是象征天地万物一切美好的事物。

第三项学习任务表现文学意象。我也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

第一是记录他们的意象。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重点关注和记录跟他们的童年关联度最高的某一意象。

第二是创造自己的意象。习作我心爱的什么,围绕心爱的事物来写出自己的心爱之情。这是在创造自己的文学意象。

第三是献给亲人的意象。这个单元我不是创设了一个学习情境吗?梦幻纸雕灯。最后这个这个任务要完成的呀。通过访谈,通过资料的搜集,学生要了解有哪些传统的意象,有哪些美好的寓意啊?可以拿什么送给爷爷?拿什么送给妈妈?拿什么送给爸爸?        

第三个环节,那就是实施。需要构筑单元的学习路径。         

need-to-insert-img

我们提三条建议:

第一就是多样态共生。单元学习的路径,单元学习的样态,就是一课一课的教学样态。多样化的和谐共生包括单篇教学样态、群文教学样态、专题教学样态、活动教学样态,还包括项目式教学样态、大单元教学样态。这些教学样态在学习任务群当中,在学习单元当中都存在,都需要,可以和谐共生。根据我的预计,大单元教学样态应该不是主要的教学样态,主要的教学样态应该还是单元教学当中的单篇教学。这是最主要的教学样态。

need-to-insert-img

第二,大任务统领。即便是单篇教学样态,它跟我们之前的单篇教学有区别,因为它是学习单元当中的单篇教学,注意这个学习单元当中的单篇教学,它必须是在大任务总任务的统领之下。所实施的单篇教学,那么这个学习单元的任务结构是怎样的呢?它的任务结构全部指向文学意象的品鉴与表现。比如《梅花魂》:

need-to-insert-img

第一个任务,在课文当中找出写梅花的古诗词。

第二个任务,用词串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任务,概括回忆外祖父的事例。

第四个任务,猜测祭奠外祖父种什么树。

第五个任务,体会梅花意象的内涵。

第六个任务,在情境当中背诵并积累核心语段。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是怎么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品鉴梅花这个文学意象的。【视频】   

师:其实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不仅是一种,人格的比喻也不仅是一种气节的象征。你知道吗?那些常年漂泊海外,甚至最后葬身异国的华侨,他们看到梅花会想到什么?会想到自己的故乡。

师:所以这一点,在陈慧英回国以后,在她慢慢长大以后,她终于明白了,我们一起读起。         

师:原来外祖父那么的爱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对他来说,那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这种情感就是海外华侨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其实在《梅花魂》的课文当中,外祖父的这一颗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孩子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外祖父的这颗赤子之心在什么地方热烈地跳动着。迅速捕捉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些地方,你分明感受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那一颗赤子心。比如在我很小的时候。

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花梨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因为在他的心中,唐诗宋词就是他的——

生:祖国

师:是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情感的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

师:继续找,在我五岁那年。

生:在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

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师:因为那幅墨梅图在外祖父的心中就是。

生:就是祖国祖国啊,

师:所以你在这里又一次看到了情感的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

师:继续找。在离别的前一天早上,

生:在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的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的递给我一卷白行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

师:你知道那幅墨梅图就是外祖父的情感寄托,就是他的。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精神。

师:继续找。在归国的那一天。

生:在归国的那一天,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跟跟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那一朵血梅就是生:就是祖国

师:没错,我们在这里又一次看到了他的情感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发现的这些事例,有的直接跟梅花有关,有的跟梅花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所有的这些事例,我们发现他们都是外祖父的一种情感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

师:而这样一种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情感,最好的寄托就是梅花。来孩子们,我们一起看黑板。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比喻一种人格。这种人格是。

生:百折不挠,坚韧不屈,

师:在外祖父心中。梅花是一种气节的象征,这种气节就是

生:坚守气节。顶天立地

师:在外,祖父心中梅花还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这种情感就是。

生:眷恋祖国,热爱中华

师: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梅花,这样的人。你的心中。会升起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我的心中会升起一股爱国情怀,

师:爱国之情。

生:我的心中会升起一股感动之情,

师:感动之情。

生:我的心中会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师:敬佩之情。

师:孩子们那就让我们一起怀着感动,怀着敬佩,再来好好读一读外祖父的临别赠言。

need-to-insert-img

师:孩子们回到开始。外祖父去世的次年初春,我在自己老家的山坡上种下了两株树,什么树?梅花树。

need-to-insert-img

这是程慧英的原文。老人………………         

师:现在你可以回答为什么了吗?

生:因为这两株梅花比喻的是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的是坚守气节,顶天立地。而它也寄托着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情感。所以我要种下两株梅树。

师:所以还有什么花可以取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呢?为什么?

生:因为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比喻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人,也象征坚守细节,顶天立地,也寄托着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中华的情感。在外祖父心中没有一种花可以代替梅花。

师:其实在陈慧英的心中,外祖父就是梅花,梅花就是外祖父。        

所以即便是单篇教学样态,它跟我们之前的单篇教学已经发生了质的区别。你必须围绕大任务,紧扣大任务。

need-to-insert-img

最后还有教学评一致。我们还专门设计了,每一项学习任务的表现性评价。分成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待评。

譬如感受文学意象这个学习任务。它的表现性评价优秀,就是能迅速捕捉到单元文本当中的文学意象,准确感受其形象特点,体会到形象所承载的情味。

而合格,那就是了解单元文本当中的文学意象,初步感受其形象和情味。

每一项任务都分别做出了四个等级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这也是学习单元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最后我想用曾国藩的这一句话送给在场的各位,也作为对自己的勉励。

need-to-insert-img

附(链接)——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讲座视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