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教师在刚参加工作走上讲台的头天晚上,应该是心潮起伏,热情似火,激动不已,甚至是心绪不宁,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特别是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听到孩子们对老师那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的问候,那简直是倍感教师职业崇高,使命神圣。也许在刚刚开始从事教书育人的那段岁月,对工作有可能更是饱含热情,充满激情,全心投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知疲倦。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蹉跎,一些教师慢慢地对职业便产生了厌倦情绪,患上了职业倦怠症。
1.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难以避免的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其实也不足为奇,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教师工作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与外界差不多隔绝,面对一群未成年人,而且长期从事的是单调重复的工作,难免不产生厌倦、压抑、不满等情绪。同时教师承受着莫大的压力,除了安全的压力、学生成长的压力,还有专业发展的压力、家庭责任的压力,又特别是长期陷入应试教育怪圈下的质量与升学压力,让教师不堪重负。
不仅如此,教师还面对大量繁重的非教学任务,诸如各种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数据表报等,让教师无所适从,也无法静下心来教书。这些多重因素的叠加与困扰,让职业倦怠就像魔影一样附着于教师,让教师难以脱身。
尽管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难以避免的,也是教师职业的天敌,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调节,让我们远离职业倦怠。
2.远离职业倦怠,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理想
理想是夜行人前方的明灯,是长途跋涉者行进的原动力。一个教育人,什么都可以没有,教育理想不可以没有。教育理想对于一个教育人,那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一个教育人有了教育理想,就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有了激情,就有了动力,就像一个人在夜晚的大草原上行走,天空中有了北斗星,哪怕天再黑,路途再那么遥远,总会有一种执着的信念在支撑和牵引,他会信心满满地坚持走下去,走过最黑的草原,走过最远的路。
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弥漫着喧嚣与功利的时代,依然有很多教师没在现实中沉沦,没有因繁琐而艰辛的工作而倦怠,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教育梦,有教育理想。对于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要永葆童心,要远离职业倦怠,要时刻都昂扬着一种对职业的那种斗志和激情,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
这个理想是什么,就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从课堂上生长起来教育家。这个“教育家”,我以为,它不应该只是一个闪耀着荣誉的光环,而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不应该只是给我们教育生涯贴的一个标签,而应该是我们的人生奋斗的轨迹和成长方向,它不应该只是用来唬人或炫酷的一个称号,而应该是对一个教育人责任与使命的担当,它不应该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应该是潜下心来用心教书育人之后的必然回报,它不应该只是一颗夜空眨巴着眼睛的小星星,而应该是躬耕于教坛、奉献于讲台的一个个脚踏实地、不知疲倦的身影。
3.远离职业倦怠,教师应该不断地持续学习
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便开出了药方,那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陶行知先生说:“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联,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因此咱们做教师的人,务必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礼记·大学》中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为教师,我们每日都可以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只要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每个时刻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每天每个时刻都能够与学生进行生命对话,每天每个时刻都能够与学生共同成长,我们就会永远保持着一种昂扬的职业状态,就会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种事业、一种志业、一种命业,就绝不会患上职业倦怠症!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姿态,更是一个教师最美的倩影。如果一个教师随时还能拿起一本书在读,这意味着他还没苟且于这个现实,没有合污于这个世道,也没有被教育的功利所吞噬,他还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挣扎、奋斗,还在思考教育的本义与本真,还在琢磨教育的行进方向,还在摸索教育的改变之道,还在探寻教育的另一些可能,还在尽一己之力如何让教育变得温馨而美好!
而且更意味着,他还拥有自己美好的内心世界,他还有着一种强大的精神状态。或者至少意味着他还没有职业倦怠。
4.远离职业倦怠,教师应该有做真教育的勇气和智慧
如果教育的属性只剩下应试,教师追逐的只是分数,采取的手段全是死整蛮干和反复考、反复讲、反复练,获胜的法宝除了拼时间、拼身体,就是拼生命,教师和学生们成天被捆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被拼杀得血淋淋的,这样的教育是残缺的,也是最简单的。这样的教育,不需要走心,不需要智慧,只要层层施压便行。然而这样的教育在苦了孩子的同时,更会让老师倦怠不堪。
一个只懂得实施“术的教育”的教师,一个靠刷题、靠反复考讲练、靠“三拼”支持教育生涯的教师,除了能够给自己带去残酷的教育生治,带去不尽的压力,带去身心的疲惫,带去诸多的忧闷烦愁,带去对职业的厌恶和痛苦,很难想象,还能够给自己带去什么。
教育是幸福的事业,学校是创造幸福的地方,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把握好“幸福”这一基调,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对教育常识的践行、对教育本真的捍卫中,不仅要把教育目标指向于幸福,而且要把幸福作为教育的一切价值和取向;不仅要把幸福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和理念,而且还要把幸福弥漫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为学生未来幸福人生奠基,而且要让学生在当下过上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不仅要培养学生获得感受幸福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备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收获学习生活的幸福,而且要让自己在用心的付出中收获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所蕴含的幸福。
如果校园里到处弥漫着幸福,老师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了一种职业幸福,随时都洋溢着一种幸福,师生们都过上了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老师们还会职业倦怠吗?
这些年,在阆中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把教育的架构定义于,践行朴素教育理念,追寻幸福教育目标,实施教育的内涵发展,最终的价值取向是让师生过一种快乐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师生们共同营建书香校园,共同创设校园文化,共同研发卓越课程,共同生成有效课堂,特别是各个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每一个老师既是学科教师,又是相应社团的指导教师,这些社团,既给孩子们搭建了个性化成长的舞台,又为老师们搭建了专业化发展的平台。老师们与孩子们一同参与活动,一道放飞教育梦想,校园充满生机活力,师生们荡漾着快乐和幸福。就包括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师,他们感觉自己童心犹存,童年还在,童真未变,童趣无穷,都焕发出了一种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对于阆中差不多教师,包括偏远的乡村教师,他们应该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荣光、鲜活与幸福,而不是疲惫和厌倦。
5.远离职业倦怠,教师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
摩西十诫的寓言,说的是耶和华在西奈山向摩西传十诫,其中第四诫是:星期天必须休息。他甚至下令,凡在星期天工作者格杀勿论。有一个人在星期天捡柴,他便吩咐摩西,让信徒们用石头把这个人砸死。
尽管这个寓言充满着残忍,但它启迪人们,闲适是生活的乐趣所在,是生命的必然状态,是人生的幸福要义,也是老师自我放松、自我调节,让自己生活多姿多彩,生命永远保持张力,人生五彩纷呈,斑斓缤纷,让自己远离职业倦怠的不二法宝。
然而,当下很多老师似乎离闲适越来越远,他们总是那么紧紧张张、忙忙碌碌,总是那么手忙脚乱,疲于奔命,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忙不完的工作,总是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着,总是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嘀嘀哒哒”永不停歇地转着。久而久之,再轻松而幸福的职业都会倦着,更何况教师这个职业呢?
就在这几天,河南濮阳油田实验学校九年级(8)班女班主任张清华肩扛一根输液杆的照片爆屏网络。张清华老师承担着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5月21日,她慢性阑尾炎发作,腹部疼痛不止。大夫建议她接受手术治疗,被她婉言谢绝:“手术后好几天不能下楼。再过一个多月,我教的210多名学生就要走进中考考场了,我不能耽搁学生最关键的复习。”
可怜天下教师心!张清华老师肩扛输液杆一边打点滴,一边坚守讲台,这种置个人身体健康于度外,为教育、为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但是我想说的是,作为老师,应该善待自己的生命,呵护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健康,病了,学会休息,及时治疗;困了,打个小盹,养养精神;累了,好好调节,懂得放松;有闲暇时间了,去呼吸一口江边的清风,观看一眼山间的明月,欣赏一下小鸟在空中悠雅地划过的痕迹,感受感受小草在土地里的呢喃小语。
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为了自己对职业永远保持“新鲜感”,而不至于过早地产生职业倦怠。
与此同时,教师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学校,都给了学生,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志趣爱好,或呼朋引伴,踏青郊外,或三五成群,小溪垂钓,或出行远游,拜访名川,或喝喝咖啡,听听音乐,或学习绘画,临摹书法,摄影抓拍。让自己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既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又感受到生活的情趣。
这不仅是为了消解职业倦怠,也是为了教师今后在退职退休之后,虽远离了职场的热闹,自己不至于过得冷冷清清,自己仍然可以潜心沉醉到自己的世界中,尽兴地享受生活的精彩和美好。
慕容雪村在《你要活在某种文明之中》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觉得自己不够幸福,可是又不知如何改变。原因在于少了“梨花一瞬”,你需要一段悠闲的时间,去品茶,去读书,或者什么都不做,只需一个黄昏,看梨花如何从身边飘落。如果你想幸福,仅有钱是不够的,你需要活在某种文明之中。
在生活中只要多一些“梨花一瞬”,多一些闲适,多一些闲情逸致,就会多一些快乐幸福,少一些职业倦怠!
6.远离职业倦怠,教师应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尽管我们所处的工作条件还不令人满意,所遭遇的周围人群也不让自己称心,所从事的职业更让自己感到压力很大,危机四伏,所面对的教育环境或许还不十分理想,也许还不尽是“绿水青山”,甚至在一些地带可能杂草丛生,布满荆棘,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抑或悲观失望,消沉失落,甚至见异思迁,心不在焉,职业倦怠也许就会由此而生,并会一直跟随着你,如影随形,让你挥之不去,脱身不开。
山不过来,我们可以过去。这一切也许我们还一时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活法,改变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人生状态。
这正如我们不能改变他人,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天气,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我们可以改变活法,我们不能阻止鸟儿在头上飞过,但我们完全可以阻止鸟儿在头上筑巢一样。
我曾讲过和尚过河的心灵故事,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路过一条河,看见一个妙龄少女要过河又过不去,于是那个老和尚就背着妙龄少女过了河。小和尚心里一直犯着嘀咕,又不好责问师父。
就这样一前一后地走了二十里地,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就问那个老和尚:“男女授受不亲,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老和尚说:“我过完河就将她放下了,你为什么到现在还放不下呢?”
的确,人生的很多事情,还在于放下。人生的快乐,在于放下,人生的洒脱,在于放下,人生的境界,在于放下,职业的幸福,还在于放下。
教师在面对名利得失时,要从容淡定,坦然面对,懂得取舍,深谙进退,活在当下,学会放下,保持一颗平常心,涵养一份恬淡情。
人生的要义总在取舍间,幸福的感觉总在放下中,万物的归宿总在必然里。很多东西一旦放下了,面对每一个教育日子,我们自然就会从容得多,就会收获幸福的教育人生,就会为职业添加一层厚厚的保鲜剂。
我们的老师不仅可以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且可以做自己职业生涯的主人,我们可以让自己享受职业的幸福,也可以让自己患上职业倦怠症。这一切,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关键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对职业倦怠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