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朱红教授曾对北大的入学新生做过一项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这些孩子大部分来自情感温暖鼓励型家庭。
情感温暖型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不会无条件地答应孩子所有的要求,亦不会允许孩子任意妄为。在我的理解中除了善于鼓励和赏识,一定还有权威。
那么如何才能把自己打造为权威型父母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与青春期和解》这本书,学习如何智斗熊孩子。
1、保持亲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父母越来越发现,在亲子关系中,时间才是最大的奢侈品。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反而更容易半途而废。说好的每周的“亲子时光”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无奈暂停,当然如果父母有心,能找时间补上,也不失为一种坚持。父母的半途而废,无形中给孩子一种理念,“这不重要!”或者是“我不重要。”因为任何一点事情,都可以让父母改变原本的亲子时光计划。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陪伴孩子的亲子时光中,父母和孩子制定的任务一定要具体。一起看一场电影,全家人一起合作完成一顿分工明确的晚餐……这样的亲子时光,是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爱好、生活中各自遇到的小惊喜。
有人说帮助孩子长大成人的方法之一就是让他进入你的世界。当然你不必一定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更不必把你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倾倒给孩子。而是让孩子看到你不仅是无坚不摧的父母,你也会偶尔失望,有时沮丧,常常无助。
2、设定清晰、合理的规则
研究发现,大部分青少年都认同父母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理性的、有耐心的。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当我的父母很严厉时,我觉得他们是对的,即使我很生气。”
而导致青少年叛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就是父母简单粗暴,随意更改没有经过商量的决策。
正确的做法是跟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修订彼此都认可的规则,让孩子看到你已经考虑了他的观点。让孩子感受到了他有权利对影响他成长的决策而发声。
当然在一起制定规则时,有些明线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比如关系到孩子人身安全方面的规则,父母则是可以拿出可靠的、合乎逻辑的理由向孩子解释这一规则。
规则制定出来,孩子难免有违反规则的 时候,这时父母需要坚定而公正。
当父母单方面决定惩罚孩子时,孩子的悔恨可能会掺杂怨恨。而当孩子决定自我惩罚时,就会减少对父母的怨念情绪。在此建议父母的惩罚,要与孩子所犯错误相符合。比如半夜偷偷起来玩游戏,他在接下来一周内将不能使用手机。
永远不要对孩子使用体罚,因为暴力只会引发暴力。研究表明,暴力殴打孩子,只会导致孩子继续犯错,助长他的反叛、乖张和暴力。
父母双方在教育理念上要保持一致,即使有些做法一方可能会不认同,但是至少也能理性地沟通,而不是让孩子有种和其中一方对抗另一方的想法或态度。
互联网时代正在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无疑充满了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风险,不管是做父母,还是做老师,我们都无法阻止意外的到来。但是我们能确定且能做到的就是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无论发生什么,我始终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