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将尽。室友提议骑行绕首山一周,以辞旧迎新。
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微风轻拂,阳光和暖,沿河堤,过二桥,穿湿地公园,顺着山腿一路向上。从山门向东,道路两边矮矮的植株上,有点点金黄,是腊梅!走近,果真有暗香丝丝缕缕。这条路是经常走的,春夏时节只觉满目青葱粉黛,从未曾发现腊梅的踪影。果然,如冰心所言,任何“现时的明艳”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再向前,坡度渐渐增大,速度就缓下来。我们连业余骑行者都算不上,走平路还能凑合,跑山路当然力不从心。好在不赶时间,慢慢走,出汗就是目的。爬上环山渠前面的坡,就停下休整。环山渠是首山一景,高大的渠身挺拔巍峨,矩形的红石整齐错落。十几个石拱相连,绵延到首山腰间,远望如赤龙盘亘。最大的拱有三层楼高,容纳宽阔的公路来回穿行。它前面长长的水道如大象的长鼻子,汲水而上浇灌万千田亩。这工程有年头了,凝聚着老一辈的智慧和汗水,每每仰望,对那个年代对那些精神的敬意油然而生。
行至山南,道路平缓,腿脚轻松起来。路边的金枝槐只剩下光秃秃的金枝,麦田正绿,如方方正正的毯子铺盖着大地。山腰上,挺拔的杨树静默高耸,一如既往地坚守凛然之气。经历了向上攀爬的努力,才有悠然自得的惬意。骑行一如人生。
返程时,决定避开国道的车流尘嚣,走陵园外侧的公路上山,绕乾明寺回城。拐上山路,我们就推着车慢慢走。即便如此,也浑身冒汗。中午的阳光似乎更热烈了些,压路机轰鸣着,修路工人给公路补出月牙形一块儿,也算一处风景?路中央,一棵柿子树被两道围墙层层圈起,高踞空中,伸展枝桠,颇有飞天意态。一边气喘吁吁,一边放眼远望,累并酣畅着。
到了坡顶,一路向下冲,就无比洒脱自在了。其实我是不敢下大坡的,总不信任车闸。但这个坡我挑战过一次,有经验就能从容自若。耳边风声呼啸,内心静定坦然。飞速滑到坡底,再拐个九十度弯儿,乾明寺袅袅佛音在左手边氤氲,前方一路平顺。心安定,脚下路就是风景。
虎年已来。家人团聚,趁中午闲暇到灵山游逛,算作过节仪式。
灵山也叫令武山、灵武山,传说战国时楚令武将军景缺,与秦兵战于山之南,败殁葬于此山。山南坡有寺庙,规模颇大,香火不断,据说很灵验。前几年婆婆总搭别人的车到这里来烧香,她老人家说即使是在庙门外石头上坐坐,心里头就无比通泰。这些年上山的路修了好几条,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都能一路通畅地开车到山顶。我喜欢这座山的清静,常和家人来山上走一圈。向西眺望橡皮坝和半截塔,或者向东北辨识县城高楼林立的各个小区。
这一次,把车开到山顶,循一条茅草茂密的野路前行。冬雪还未曾光临,晨霜的凛冽不能折损柔韧的茅草。绕过柏树林,眼前一片枯黄茅海。走进去,草长过腰。穿行在茅草丛中,如入荒原,枝牵叶绊,尘土拂面,别有一番风情。坡下山沟里有一簇本地白杨树,灰白色的枝干银光闪闪。一棵楝树挂满了小球般的果实,在风中星星点点。
风景正好,阳光正暖,适合拍照。置身茅草丛,以山沟白杨为远景,各种姿态各种组合,唯一不变是美颜。拍了几组看一看,迎着光的色彩鲜亮人物明媚,背着光的即使美颜也调不出理想的状态。尽管阳光照的人睁不开眼睛,还是做个追光者吧。
记得去年也曾来过这里。时节大致相同,心情大致相同,可时间却已翻过了厚厚的三百多天。日子很厚,足迹太薄,记忆也贫瘠成一道烟云。
2022来了,新的开始就有新的希望。
2022,向上!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