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邑人电影院
本文作者:Vicky刺猬
【一】
世界上最残酷的伤害,往往来自最亲近和最信任的人。
曹保平导演不愧是拍现实题材的高手,《狗十三》里小女孩李玩的青春,在他的镜头下充满灰败、孤独和压抑感。家庭成员之间不可调和的紧张感,和难以沟通的挫败感,在这部电影里尤感悲凉和沉重。
有网友说,如果你看《狗十三》时没有感同身受地哭泣,那么祝贺你,说明你的青春洒满阳光,最起码曾拥有单纯的快乐。我的女儿对这部电影并没有悲伤的感触,只是吐槽狗狗的镜头太少,她本以为电影的主题是小姑娘李玩和狗狗爱因斯坦之间的亲密互动。对于她的反应,我有点矛盾的开心。
开心是因为女儿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无法理解李玩从“不懂事”到“懂事”的过程中痛彻心扉的成长,也并不理解成人世界的伪善。矛盾是因为成长的残酷和坚强,她并没有体悟到。
对于女儿的成长,我一直都有种矛盾感。既希望她单纯快乐,又希望她坚强成熟,而这两种性格,在成长中过程中往往背道而驰,很难兼得。所以,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小心翼翼地矛盾着,并不敢对她的成长给予太多干预。
中国式家庭的痛苦,往往就是成员之间情真意切地去爱,却总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李玩的家庭就是如此!爷爷奶奶尽心尽力地照顾她,可他们不懂得孙女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爸爸绝对爱她,但他并不能给予女儿真正想要的尊重和坦诚。就连后妈,也并不充满恶意,她也在努力维持一个家庭的完整。
李玩也爱他们,所以她才会一次次委屈自己,到最后变得无比孤独,一个人躲起来偷偷流泪。
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人可以被痛恨,可是,他们又明明是笼罩在小女孩头顶的雾霾,是她一生中无法摆脱的压抑和绝望。这样的痛苦才最让人心如死灰!
但中国式家庭大多就是如此,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在努力,却又都维持得疲惫不堪。
《红楼梦》其实是一部最优秀的青春小说。被万千宠爱的贾宝玉,就是大观园里最孤独的存在。他孤高博爱的心怀,父亲家政不理解,贾母和王夫人不明白,宝钗和湘云不会懂,其它的莺莺燕燕更不知晓,只有黛玉是知己,但偏偏有情人难成眷属。
到最后,白茫茫大地,真是干干净净,让人再也没有牵挂!
【二】
年少的时候,我们是《狗13》里的李玩,成人后,就成了《无名之辈》的芸芸众生,哭喊着,欢笑着,困惑着,沉默着,在沉浮之间寻找爱的光线。
《无名之辈》里最震撼我的,不是剧情,居然是片尾的主题曲。当汪苏泷的歌声响起,我呆坐在椅子上,泪水滂沱......
这一个/愤怒的疯狂的无名之辈/执着的刚强的不知后退
坚持着对抗着心中错对/粉身也不下跪
卑微的骄傲的我的同类/眼神里不灭的生的光辉
誓不做我们世界的鸡肋/碎骨有何可畏
那一天,我刚从一场职称评审的闹剧中退出,这首歌词,契合了当时心情,就像在强按的心中打开一个出口,让愤慨和悲凉宣泄而出。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异常残酷,一部好电影,也总会抚慰你。它会让你不想让和任何人说话,你默默看完,一个人走回家,默默地躺在床上,望着黑漆漆的夜空,仿佛一无所有,又仿佛释放了一切,重新又有了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无名之辈》是这样,《大象席地而坐》也是如此。
这两部电影已经看过好久,但它们就像是藤蔓缠绕的墙角,影影绰绰在那里,吸引你不断回顾。
胡波生前曾说:“电影是什么?电影就是屈辱、绝望、无力,并使人像笑话一样”。《大象席地而坐》里的人生就是屈辱、绝望、无力,并使人像笑话一样。《无名之辈》的人物也都是如此,屈辱、绝望、无力,就像是一个笑话。
我觉得命运这老头,确实很变态。你苦苦追寻的,始终够不着。当你费尽心机去粉饰,去伪装,去掩盖,他只轻轻挥动一下手指,就能将你打回原形。你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徒劳一场。
但这两部电影,并不止步于此。最重要的是,它们拍出了个体的单纯与复杂,野心与卑微,他们与时代、命运抗争最终难逃被捉弄的结局,但这才是现实的瑕疵与尘埃,这才是常人的生活。它们不展示好坏,因为这世界本没有真正的对错,它们也不急吼吼表明自己的立场,因为悲悯,对于这闹哄哄的世界,对于这笑话一样的人生,它们只有静默,唯有敬畏。
所以当你想要谈论电影,却不由得想起鲁迅的那句话:我将开口,同时却感到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