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的努力,终会为你找到出路
1
那年我22岁,临近毕业,通过校招进入了一家情商教育连锁机构,怀抱着对未来的希冀,在寒风呼啸的初春,拖着沉沉的行李,与同校同时入选的七个男孩儿女孩儿踏上了远去的火车。
辗转了一天一夜,我们在清晨时分,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苏州。
印象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风景名城,在我的眼中带点白墙黑瓦的苍白,就连天空的颜色都是淡淡的灰,雾蒙蒙的好像将要下雨,就像罩在我心头初来乍到,忐忑不安的心情。
从清晨等到正午,公司派来接我们的车终于缓缓到来,带着异乡口音的司机大叔和俏丽时尚的晴姐,载着我们飞驰在明亮干净的苏州公道上,一路上我们吃着晴姐带的零嘴,听着她绘声绘色的讲着苏州城的名胜古迹与人文历史。
教科书上呆板的历史人物形象,以及只闻其名,不见奇景的苏州园林,也在晴姐的描述下变的活灵活现,仿佛一副半遮半掩的美丽画卷,在我们的眼前缓缓拉开。
冗长的车程,在一片笑闹声中渐渐到了尾声。我们几个我们都惊讶于晴姐的知识广博与好口才,以及对苏州城事无巨细的了解。
以为她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到后来才知道她也是毕业才两年,从遥远的长春因向往江南的烟雨秀美而加入了现在的情商教育公司,从一个初级教育咨询顾问走到现在独立分管一家分机构.
因为要培训我们这些各地招来的新学员,才被总部召回做我们的培训师,并负责我们这些新人的食宿。
面对我们崇拜的小眼神,晴姐笑言当年的她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2
一个小姑娘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决然的为了心中的梦想从北到南,跨越了半个中国,在人生地不熟的苏州扎了根。
因为家里极度反对,所以从出发到落脚所有的费用都是靠着她大学里攒的生活费和兼职打工的钱苦苦支撑,租住着廉价的合租房,啃着馒头喝着清水,每日里计算几块钱的支出,茫茫人海里寻找与自己共频的职业,直到加入现在的公司。
起初她虽果敢却不善言谈,性格耿直却有些执拗,别说用言语帮助别人,就连自己的情商都需要别人来提高。
做一个咨询师,首先得会讲,对着初次来参观的陌生人讲,对着体验室里几十个应邀而来听体验课的大人小孩讲,对充满期待眼神看着自己的几百号学员讲,
她自小是一个少言的人,只会埋头苦干,因为不喜欢之前鲁莽而胆却的自己,才会抛下故乡熟悉的一切,只身一人,来到这江南水乡。
人不逼着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反弹力有多高!
3
不敢讲,培训的时候就硬着头皮每一次都第一个举手,心跳加速的站到讲台上,结结巴巴,满脸通红的做分享,做试讲。对着台下十来个同一批次新人,她手心都冒出了汗,身体颤抖的不能自制,刚开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只能迟钝的感觉到自己的嘴巴在动。
一次次在别人善意的赞赏之言和鼓励的掌声下战战兢兢的完成每一次的站台。
可还是不行,不管在底下将自己准备的内容背的多顺,一上台就全程崩溃,字不连词,语不连句。就连导师都看不下去,四下无人的时候,劝她换一个职位,行政后勤或财务出纳,以她的认真和谨慎,一定会比现在做的更好。
将近半个月的培训时间,对比她的原地踏步,看着听着其他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自信和精彩的演讲,她的内心即羡慕又恐惧。
要是最后的试讲还是通不过,她就要彻底告别这里,再次回到三餐不继,无工作无财路的滚滚求职人潮中去。
可她是如此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充满孩子笑声的甜腻氛围,喜欢打成一片的同事伙伴。离最后的试讲日期,还要小半个月,现在转职还来得及。
在导师再一次提起的时候,她差一点就答应了。可是猛然一个转身,她看见走廊一面玻璃窗上映射的影子。
厚重的刘海,长达腰际的马尾,微驼的脊背,无精打采的眼睛,无意是下撇的嘴角,举手投足间还是当初那个外表冷然倔强实际懦弱卑微的自己。
那一刻,她终于想起,这千里奔波为的是什么!?
自此,下定了决心,不远千里背井离乡,她一定要变成另一个耀眼的自己,才会对得起故乡亲朋好友的担心与牵挂。
她开始四处搜集情感大师演讲的视频,从眼神,语气到细微的肢体动作,一步步模仿,转化为自己的表演语言。
为了克服上台恐惧症,她找来一面镜子,假想镜子里的世界就是她的舞台,夜以继日的对着镜子练习。讲台语言的运用提高了,但是紧张还是如影随形。
她便厚着脸皮站到人流密集的街道,拿着公司宣传资料,对来来往往或闲适漫步,或急色匆匆,或打趣笑闹的行人分发传单,像一名正式的咨询师引导行人听一听情商的缘由。
刚开始,她还放不开,紧张的话还未出口,宣传单就已经被不耐的行人扔到了垃圾桶。烈日艳阳下,虽然自己渺小的挤在人堆里就找不到,可她还是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痛,挫败夹杂着羞耻感几乎令她恨不得立马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可滚动的人潮根本顾不上她的狼狈和不堪,一波又一波或好奇,或好玩的人流拥挤过来,玩笑似的调笑到是不是学了情商以后就会读心术了,像电视剧电影里演的那样,玩转别人的心理。她只来得及官方似的解释,还没说上两句专业术语,那人已经皱皱眉,不感兴趣的将传单送回,嚷嚷着没意思,拉着一大群看戏的小伙伴扬长而去。
她讲的口干舌燥,可还是收获了了。慢慢的,她不再惧怕人群,终于能看着对方的眼睛,完整而快速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引得别人驻足停留。
在无数次与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发现其实很多人对于情商的了解大多与影视化的心理学相融,特别是生活化和行为化的社会心理学。
在讲解的时候,她开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解释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社会现象,以及如何通过提高情商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在与越来越多的人交谈中,她变的自信,喜欢与人说话,喜欢分享彼此的观点,喜欢且渐渐习惯站在众人的面前,绘声绘色,精彩飞扬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被她吸引来的人越来越多,在最后的综合测试中,她自然而然的获得了第一名。从一个语言上的哑巴,变成了一个行动中的巨人,短短的一个月,却让她感觉经历了前半生和后半生。
自此,她终于完成了人生从低至高的过渡,靠着好口才和特有的咨询方法,她一步步从一个小小咨询助理成长为一个分机构的负责人。
无情的时光和反复的命运,从来不会亏欠一个一直努力向前奔跑的勇者。
倾尽所有的努力,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
4
后来,因为毕业论文的问题,我离开了那个地方回到了学校,挥别了一直用笑容鼓励着别人的晴姐,以及相处甚欢的许多一同培训的小伙伴们。再之后,又因家里的原因辗转回到了故乡。
毕业后,我拿着大学里所有获得的证书和一份单薄的履历表奔跑于各大招聘会。找了工作,又换了工作,好不容易做稳了,公司又垮了台。忙忙碌碌又一无所得。
回头看,我猛然自醒,兜兜转转这么多年,除了年龄和皱纹,我肚里墨水空空,脑子思想空空。
而我一直以来,计划要做的事那么多。学英语,练习绘画,写作,健身,这么多年过来,竟没一件事拿得出手。下了班不是懒得动,就是约上好友吃喝玩乐,迟起晚睡的重度拖延症患者。将一大波的远大抱负,开成了空头支票。
再次失业的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前路以及后路。
那一年25岁,传说中女人人生的分割点,要么结婚要么要娃。我的终生大事也被提上日程,如果结婚,做个小生意,过过寻常人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
可只要我一想到那个画面,就觉得人生好似看到了尽头,难道就此碌碌无为的过一生吗?
在思想焦虑的挣扎中,我终于碰见了一个机会,教师招考。我学的是教育,做本职刚刚好,那一个月我重拾书本,废寝忘食的看书,背诵,做题,感觉大学四年都没有如今学的那样认真,我如愿以偿的获得了笔试第一名。可天不遂人愿,面试的时候因为才能展示部分扣了分,我以0.02的差距无缘教师行业。
失败的那一刻,我恨不得失去所有的感觉,只剩下一个躯壳,这样就看不到父母大失所望的愁容,听不到任何一个可惜可叹的唏嘘声。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心脏也感受不到疼痛。
所幸,那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机。
所在城市的一家福利待遇极好的金融机构对外招聘,跨专业可以,但是要有资格证书,而我恰好在准备教师招考的时候,顺便报名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样考试夹在一起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我一次次想放弃与本职不相干的从业考试,可又一想,难道做什么都半途而废吗?
而正是坚持和努力,为我赢得了此次金融机构的敲门砖。而之前一个月的学习状态,又令我快速的进入另一个全新的学习系统。除了苦学还是苦学,又是整整一个月的闭关式学习,我再一次走上了人生的另一个岔口。
这条道路直到走到现在,我都无法肯定这一个人生岔口到底好不好,而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路它让我免于颠沛流离,使我衣食无忧,并有闲时和闲钱让我重新开始我的多样化发展之路。英语,写作,绘画和健身,变成更好更美的自己。
失败并不可怕,努力全不是白费,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过过的生活,挣扎着的梦想,终有一天会长成一匹奔腾万里的野马,以矫健的身姿,将你载向更精彩纷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