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七十一):虎落平阳。
民国十三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北洋军阀东南地区新秀孙传芳异军突起,在江浙战争中与皖系军阀硕果仅存的一块地盘上的浙江督军卢永祥大打出手,然而在北方大地上,因为奉系、皖系以及粤系军阀三角联盟的存在,奉军再次挥师入关,声援江浙,第二次直奉战争也随之爆发。直系军阀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掌舵北洋中枢,但麾下的八省督军也随着吴佩孚的削夺兵权而貌合神离。面对厉兵秣马数年之久的奉军,吴佩孚深知直系旧将已经不可用,但是新兵又未练成,所以对这场战争毫无把握,只有被迫应战。深谙兵事的吴佩孚经过“四照堂点将”后,带领各怀异心直系将士开拔前线。
是年九月中旬至十一月初的第二次直奉战争比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规模要大很多,直系军阀北方六省驻军尽出,在数量上超过25万的直军守土应战,而励精图治后张作霖,也拿出东三省军队中的精锐,有17万奉军南下进击,直奉两军在热河、山海关等地展开鏖战,其中京师屏障山海关沿线成为双方主力的搏杀之地,也成为第二次直奉战争的主战场。双方也均调动多兵种作战,奉军曾依靠装甲车以及战机的掩护冲击直军阵地,而直军也采用军舰迂回运兵,欲断奉军退路。双方鏖战一个多月,面对直军的地雷与铁丝网封锁,进展缓慢的奉军终于以两个旅优势兵力的数次冲锋,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攻克直军九门口阵地,直军守将冯玉荣在阵地上自杀。
在北京筹措军饷的吴佩孚闻讯后大惊,立即亲临前线督战,下令直军反攻九门口阵地,奉军拼死抵抗,双方难分胜负,而此时奉军已经合围至直军的山海关阵地,正面进攻的奉军在直军数十挺马克沁式机关枪的密集扫射下死伤枕藉,堆积如山。其后郭松龄选派的三千敢死队员虽然冲入直军阵地展开肉搏但是仍被击退,轮番的拉锯战中双方大批士卒陨命,以至于郭松龄向直军提出休战,从而清理战场上的阵亡士卒,但被吴佩孚拒绝,在山海关的正面阵地,双方仅阵亡士卒就超过万人。
其后奉军从山海关阵地侧翼取得突破,对山海关直军形成包围,吴佩孚只得将两个师的预备队投入阻击,在付出三千余人的伤亡后遏制了奉军的攻势。在吴佩孚的计划中,自己率部在山海关吸引奉军主力,由冯玉祥麾下的直军取道热河迂回奉军后方,再由海军运输直军精锐登陆葫芦岛围歼奉军,必可大败腹背受敌的奉军。但是在冯玉祥看来,道阻且长的热河行军路线是吴佩孚在蓄意消耗冯军,所以在山海关阵地千钧一发之时,冯军挥师撤退,急行军回京后软禁了直系军阀的首领曹锟,选择临阵倒戈,时任大总统的曹锟在交出印玺时号啕大哭,作为北洋军阀中的老人,虽说在庙堂之间老奸巨猾,但是对待自己的部属却是宅心仁厚,不料却被自己人逼宫。
吴佩孚在前线得到冯系人马倒戈的消息之后,一时首尾不能相顾,直军全线陷入大乱,兵败如山倒,吴佩孚收拾嫡系余部万余人退守天津苦战待援,但在优势奉军的追击下参战直军均被奉军击溃或者收编,北洋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第二次直奉战争,拥兵25万之众,占据优势的兵力的直军最终惨败于17万人的奉军,一代骁将吴佩孚含恨南渡,图谋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