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了十二点了,按道理来说,应该要睡了。偏偏这时候思绪万千,害,我这无处安放的想法已经到处乱窜了。既然没办法阻止,那么我就选择起来拿手机记录吧。尼采说了,哲学家不是在学校里被安排学习,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对象去对哲学进行学习。逻辑是哲学的包装,实际上哲学应该是在散步时那种放松状态下的思考。(我不是哲学造诣很高,只是想到这句话)
关于接受,我在想,人是不是只要接受了,接下来就好办了很多呢?
比如一:年轻人熬夜,按我来说,熬夜很多时候是不想面对第二天,要去上班,要去做很多不想做的事。那么我想再拖一拖,直到一点、一点半、两点…不得已困意袭来才去睡觉,第二天晕晕沉沉起来,下定决心今晚一定早睡…然而…压根就不存在早睡。我听过一句话,“熬夜是灵魂的需要”。我觉得可能是吧,但也是对现实的挣扎。如果我接受了第二天还是要去上班,该做的还是要去做,那我是不是能够早点睡?
比如二:“我酸了”。看到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已经买房买车,小A说,“我不是嫉妒她,只是思考我当下的自己,为了买房省吃俭用到现在还是遥遥无望。我酸了,但更多是引起我对现状的反思”。很好,我在想别人的人生轨迹本来就有自己的进度,没有太多的可比性。确实,一切勾起情绪涌动的肯定是关乎自己,凡事联想到自己才有那么多的情感牵动。如果小A能接受自己目前的状况,“我就是打一份工,我承认我没有同学的能力,没有她那样的机遇,但是我可以靠我的工资,按自己的计划也可以买车买房,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是否心理会好受一点?
比如三:朋友小B说“我偶尔怀念从前,甚至觉得现在过得不如以前,这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小B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过去的怀念更是衬托现在生活的一地鸡毛。如果接受了“人本是孤独的,他们都是过客,我以后还是会遇到不同的人,并不断的有新的人相聚与离去”,这样是不是心理也会好受一些?
害,我自己也有一堆的问题没能想明白呢,又要失眠了吗。我又在抗拒什么?我能不能尝试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