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安排:上午带领孩子召开防止沉迷网络会,然后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演练;中午监督孩子午睡;下午带领孩子开展拓展活动。
从上面这段分享在朋友圈的文字,你能猜出这是从事哪种职业的人分享的吗?如能猜出,我敢肯定你也是从事这一职业的人!
迷底就是:班主任。
是不是很意外?反正我看到同学的这段分享后,是真心地点了一个“❤”!同时也分明感受到了她心中的累。
遥想当年,我的理想便是成为一名教师——不带一丝的功利,也从没想过是否光荣,只是因为个人的经历使然。
至今清晰记得,那时的老师多纯粹啊!不用担心学生沉迷网络——那时连固定电话都是奢侈品;不懂得学生还需要进行“演练”——演练那是军人的专利;学生午睡还需要监督,你确定这不是开玩笑?至于开展什么拓展,除非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去的才会去做!
那时的老师也把学生当成孩子教导,可教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当纯粹:教孩子学会做人,教孩子学会做事。只有教科书而没有任何的辅导书,只有期中、期末考试而没有平时测验,只有课堂教学而没有校外辅导,只有体育音乐美术课而没有任何的兴趣班。
那时的孩子又是多么的纯粹。自己起床,甚至自己做早饭,然后自己带着书包和饭盒走路去上学;放学了,自己走路回家,路上看到干树枝或野草也不忘顺手捡回家;回到家在天黑前做完家庭作业——不管是煤油灯还是电灯,那都是应急用的;然后再打开煤炉或清理柴灶准备晚饭。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还深怕做得不到位挨家长骂!
想当初,村里的孩子考上初中便是让大伙赞不绝口的,我是村里的第一个初中生,自然也是第一个高中生。每天一个人前往乡里的中学走读,特别是冬天,天没亮就出门,胆子不大的我每天都是硬着头皮穿过一片坟地的。那时的家长怎么就这么放心、这么忍心、这么狠心呢?!
那时的家长真的是够纯粹的。从来不问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即使有老师找上门来告状,也不问不听孩子的诉说,只管边骂边打。骂累了,打够了,便一切恢复如初,任孩子“自生自灭”去了。我考上初中,父母没有夸奖过;考上高中,父母也没有高兴过。只是等我要报考大学时,父亲说了一句:“大学就不要读了,把机会留给你弟吧。”没有商量,也不见内疚。我呢?没有抱怨,更没有反抗,只有——认命!
可真的没想到,一眨眼之间,就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老师”这个曾经让各位家长敬畏的字眼,什么时候开始掺杂进了各种修饰词、甚至被人调侃成了“全能保姆”?韩愈老先生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纯粹的职业,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原因成就了如今的“全能保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创新可贵,也得不忘传承;变革艰难,更应懂得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对于投机取巧之举、急功近利之事,从来都没能躲过“上帝之眼”的洞察,也无法逃脱“上帝之手”的纠偏。让我们重视孩子的细微要求,给孩子一双会编织的翅膀;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给孩子一双会思考的眼睛。如是,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