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向大家介绍一篇今天上午精读的文章:《非常时期,我们的十大罗汉》。这篇简文主要向大家展示这十个性格各异的牛人的书桌。
一、朱石生
号称会看病的IT工程师。朱石生,1961年生于南宁,1982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从医十七年,后移居加拿大,另修学位,转行IT业十五年。现生活于加拿大多伦多,他是一个超级宅男,现退休在家主要写医学史和医学科普,每天看大量的资料。过的生活非常简单。认为最好的营养神经的药是书籍。
二、袁越
号称钢铁直男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谈到2020年计划就是继续采访,继续写稿。认为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生活才是第一位,宽松的氛围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否则未来一定会重蹈覆辙。我非常喜欢他的发言。
三、汪诘
坦白自己计划饱满,但是年底时总是会打折扣。疫情过去后,会一天当作两天用,否则全年计划都会受阻。他认为疫情过后,全民消费会反弹,各种需求将会十分旺盛,尤其是旅游和娱乐业。
四、王南
看王南老师这套书,费钱。书不贵,机票贵。
王南是一位老师,他说自己不会寂寞,有纸,笔,电脑足矣。他说他是学术研究和科普写作两条腿走路的人。疫情期,他主要是阅读,记笔记,把好的想法记下来,进行强度不大的写作,每天练一篇字,写的是《诗经》,他得到一支非常好用的日本毛笔,可以灌墨水,非常治愈。此外喜欢追追剧。他在采访最后说的一句话非常重要,道出他的使命感:以解决中国建筑史上的大问题作为对自己的要求和目标。
五、秋原
这是作者认为六哥最偏袒的一位作者,是唯一一位被六哥请到编辑部来介绍新书的作者,那天下午他讲了很久很久,久到恨不能立刻打车带他去百家讲坛那种久。会议的结尾,六哥特意叮嘱在场的女编辑,说你们谁都不许和他谈恋爱昂,就让他安心写稿子!这一下子勾起我对秋原这位作者的好奇心。 还有一句话点出秋原的特点:他是一个谁都不能和他闲聊下来三个回合的男人。因为一个回合后,便消失在宇宙中⋯⋯
六、刘勃
他坦言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一年到头宅在家里的人,目前疫情期对他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家里的人变多了。家人中最感觉到不习惯的就是父亲,他特别喜欢外出。他还是读库作者阵营中表情包最丰富的一位。
七、郝广才
日子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上班,工作量没有表多也没有变少。他是台湾格林文化的创办人。他说,不看书的人才会无聊,爱看书的人这时候是最好的成长期。引用马克吐温的话:下雨天最大的麻烦是对不识字的人最大的惩罚,因为他没有办法出去玩。
八、吕欣
吕欣的采访讲话非常真实有趣,有几分艺术家的不羁。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画家,一个是作家。作为画家,他形容自己是拴在案头的狗,不管有没有灵感,不管在不在状态他都会坐下来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并坚信灵感总会来。他是被全体读库编辑称为,写的比画的还要好的画家。他说疫情期看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三部曲,对于缓解他的焦虑有很大帮助作用。
画画对于他是生理行为,受植物神经支配,他可以画画同时听音乐,聊天做很多其他事情,然而写作不行,必须没有声音。
每天深夜,用酒精从身体内部消毒,感受到的是疲惫和惬意。他还坦言自己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是情绪管理,在心平气和状态下才能更好的创作。
他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信绘画是最古老的语言,在音频中透露今年夏天可能会完成一本关于史前智人艺术学的无字漫画,他说这次就想这么拧巴,这么任性一回,用这种最古老的方式写故事。从读库编辑于飞口中似乎可以听出他是一位“拖延癌”患者。从他的书桌上可以看到有一盒子烟头,貌似还有一瓶二锅头。
九、谷泉
"谷泉老师是艺术史学者、《茶书》和《侘寂》的译者。他一直鼓励着我们说出我们所能经历的、美的感受。"
谷泉说,他和大家一样待在家不出门,看到大量信息压过来,感觉很焦虑,过了几天,想干脆就这么着,一副吃喝等死的样子。
十、海桑
本来自己是宅得住的一个人,现在不让出门,反而想出门,一开始心静不下来,无聊无趣,浑浑噩噩过了几天。其实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里,心能生万物,让它生生看。
海桑说他2020年没有计划,读书计划没有,写作计划也没有,尤其不赞成写诗计划。写诗不是职业,不是事业,更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即兴的东西。
最后他说能宅在家里是有福的。
附:最后,也附上我的书桌。
对我而言,书桌是附着灵魂的地方,在这里安息,臣服,去聆听记录在书籍中世界的声音。
精读这篇文章,并且听完文章中的音频,用时不菲,但是仍然值得,这些我眼中优秀的人活生生的通过他们的书桌和他们的声音走进了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