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杂谈

写在前面

简书注册了有段时间了,今天突然想写点东西,获取是因为看到的面经里面有好多都提到了博客吧。~_^

鄙人现在大三,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自学web前端技术,目前参与一项目开发(其实也就是写写页面啦)。问我大一大二干什么去了?没错,哥当时迷茫去了。。。。其实,对于自己这样的伪文艺青年,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家庭的问题。你也可以理解为逗比的世界充满思想的动荡。

家庭                      

经常会听到家里父母,姐姐们的争吵和不安。其实,他们对于生活的定义,应该完全是物质的需求量和满足与否吧。我不否认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你看人家谁谁家里多么有钱,人家谁谁过得多潇洒,别人家的女儿嫁的多近。。。而且,老妈的世界里,又都是关于三个姐姐的操不完的心。老大离婚了,老二和老三的感情也不好,也怪不得他们,誰让每一个能让他们省心的呢?如果真有,那就算我吧。起码我还是比较“听话”的。。。今天群里又听到了他们的争吵,其实,对于他们的所谓的现在的不幸福,归根结底都可以归宿到经济原因。没错,就是经济。

起初,因为家里没钱,三个姐大姐和二姐只上到四年级就没上学了,三姐上到初中自己不想上了。而且他们都是早嫁的。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经济所迫,她们找的对象都很不好。起码现在看来他们的选择是失败的。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感情维系,没有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那么这个家庭留给我们的,也就只有了争吵和烦忧。

其实,不管父母犯过了什么错,都不是不可原谅的,毕竟,他们的来自祖辈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在之前,自己就对人的表现和性格之类的做出过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的某个时间节点的状态都是由这个节点之前所有的时间段所经历过的生活和他自己的感悟所造就的结果。本着这个原理,我对现在接触到的所有人,假如遇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都会去考究他的过去(当然前提是对他有兴趣),从而他们的事情也“可思议”了。所以,因为这个原理,我尝试着理解了好多人,也不像之前那么愤青了。同样,这个原理应用到自己身上,就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了。从这个点来说,挣脱家庭和过去对自己造成的束缚和枷锁也就成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生活

对于自己来说,迋知乎,豆瓣这样的文章密集区,是每天的如同吃饭一般的必需。不是为了装逼,只是因为感觉在阅读的那么几篇文章中寻找到触动自己心灵的那么一两句话,那滋味,不知和子期遇到伯牙的心情有多大分别。其实我知道,打动自己的那几句话,大多数时候也无非是很可口的鸡汤,喝完不久也就排泄了。但没有人因为鸡汤本身不解饿而放弃去喝鸡汤,因为起码解渴。

一直很喜欢杨绛老人的那句话: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也一直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在于内心。喜欢上善若水,如同这些话,可能是因为内心太不宁静,才需要这些词句来安慰自己的内心。

其实,不管是生活,家庭,都摆脱不了对经济问题的考虑和焦虑。这也是自己在大一大二一直迷茫的结果:想要去体会自己想要的人生,去关注精神领域,必须得先解决物质领域的问题。也就是先生存,再体会生活,最后可能你会顿悟:原来这就是人生。

敏感的人都是上帝的宠儿,因为他赋予了你细腻的心。足够你去体会这世间百般无奈,万般哀伤。当然还有欢喜。。。

突然想起好友说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他是害怕看透了人性,也就绝望了生活。可我不会,因为我始终相信,这世间,还是存在那种纯真的人儿。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去结论人性。

因为这世间的人,你是永远也欣赏不完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晚,读到一篇文章,名为《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作者李尚龙。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两种立场,一种是文中...
    carbon小白阅读 402评论 6 1
  • “我这么喜欢你,你会不会觉着我是神经病啊?” “。。。。。” “呵呵,你怕什么” 没错,我中间的一串句号就是我回复...
    放鸽子_高手阅读 233评论 0 0
  • 万顷深林烟锁, 千重峻岭云横。 人逢困境迸潜能。 穷途多阻挫, 勇者更攀登。 蹊径危机四伏, 山河异彩纷呈。 少年...
    刘文武自选诗集阅读 550评论 0 6
  • 公号里的第一篇原创是献给我曾经不堪的那三小时,是职场的序幕,也是人生的一个拐点。 1.人傻的时候,莫名其妙 有些逼...
    焦點GW阅读 628评论 0 0
  • 不知不觉,参加工作已经七年有余。匆匆而逝的岁月里,总有些难忘的学生。做老师的都知道,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学生就是班里...
    八七在路上阅读 2,69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