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有关儿子的文章,还是几个月前的《记于旅行途中》,我们一起去清迈旅游。回国后,我在虹桥火车站送他回武汉,临进站前不断地嘱咐他注意安全,抓紧时间完成寒假作业。他边看手机,边点头答应。尽管知道他没认真听,但我还是会不住地念叨。
前几天妈妈给我电话,叮嘱我注意身体、多休息,我答应着,其实思绪早已被桌面上跳出来的邮件拉走了。回过神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每位父母都是一样吧,对孩子总会有无尽的挂念。只有他长大了,才会慢慢明白我今日的言语举动。
回武汉不久,就封城了。这个年纪的孩子,生活在父母、学校的保护伞下,不知道疫情的可怕,网课似乎成为了唯一的不同。网课需要孩子有很好的自律和规划性,不巧的是,这些都是他非常缺乏的。他常常问我们什么时候开学,为什么放着假还需要做作业。我们会耐心地告诉他,早就已经开学了,只是现在还没法去学校而已。两周前早起跑步,路过附中时,听到里面的郎朗读书声——毕业班的同学已经返校上课了。大家都在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珍视和珍惜。
感觉和他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他做的数学题,我已经不会做了,看着他画的几何辅助线,我常调侃自己的几何一直没学好,因此方向感很差。他喜欢看B站的一些视频,时常会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某个主播有千万粉丝,非常了不起。我试着表示兴趣,告诉他我也做了很多场直播,有将近一千人关注。
他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允许父母进入他的“领地”,他希望与人倾诉,但又讨厌被人约束。他也有升学的压力,每次考试后都会认真地算着自己的分数。然而他很善于自我“调节”,考得不好的时候,他会强调自己某科成绩尚可,并为自己没考好的地方找到各种理由,继而很快开心起来。我觉得他能一直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就好,自我“调节”是不错的本领,活得自在的人, 最自由。我常和他开玩笑说:人的心中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勤奋的小人,一个是懒惰的小人。这两个小人每天都会打架,懒惰的小人在很多时候都会占据上风,但千万注意不要让勤奋的小人被打死了。
快到六一了,我笑着问他,今年还需要礼物吗。他说这么大了,肯定不再需要儿童节礼物了。晚上的时候,他又在那自语说,班主任告诉他们这个年纪还是可以过儿童节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时光,伴随着很多宝贵的回忆。成为少年的他,更加的贪玩、调皮、不听话、爱发脾气,一玩起来就忘记了功课,有着青春期的一身“毛病”。但他坚强也柔软,简单也深刻。
六一前,我要出差。临行前我和他说,我换了份工作,接下来不能常常在家了。他问我,现在的工作不是很好吗。我说是啊,但是我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不明白。我说,等你读了大学、找工作、成家,在面对一个又一个选择的时候,你就会理解。
物来顺应,方能未来不惧。
6月6日,写于杭州。
我想写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从不同的视角:《孩子,我们慢慢来》、《日记》、《军训一则》、《开学了》、《开学一周了》、《就这样长大》、《见识》、《山丘》、《儿子的生日》、《生活是具体的》、《一周》、《留校》、《写信》、《记录,写在母亲节》、《父亲节》、《儿子的旅行》、《旅行小记》、《试着去理解》、《撷趣》、《代沟》、《平安夜》、《记于旅行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