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享受五彩缤纷生活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想要维持健康的身体,除了要有良好的环境、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以外,还需要有适当的体育锻炼作为助力。
回看一下笔者所在北京,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倒是很多,但是愿意付出时间坚持锻炼的人着实不多。由于长时间缺乏体育锻炼,使得大城市中的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健康身体的关键在于要有健康的体质,而获取健康体质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增强体质,并使身体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医学界也证实: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健康。
何为体质,就是人体的质量,指的是人自身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而言之,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以遗传作为基础通过变异的方式使得人体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展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
判断一个人体质强弱的指标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主要是由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以及身体的构成部分等。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指的是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以及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指的是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等素质以及行走、奔跑、跳跃、投射、攀登等身体运动能力。
(4)心理发展状态:指的是本体的感知能力,主要包含个体意志力、判断能力。
(5)适应能力:主要是指在外界环境中的抗热、抗寒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目前来看,对于群体体质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格发育能力、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由于在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方面的研究和科学的定量化指标尤为缺乏,所以当前的体质测定主要体现在身体方面。
说到身体,不由得想起笔者的高中时期。那个时候我,整天专注于学习功课,完全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总觉得花时间去锻炼身体是在浪费时间。长此以往,我的身体就开始出现“故障”:先是身上经常会出疹子,紧接着是中耳炎和鼻炎,最后是三天两头地感冒、发烧,真可谓是身体孱弱、体弱多病。
某次课间时间,当我漫无目的地去到操场,看到篮球场上一群人在进行激烈的篮球比赛。篮球场的西边是一个足球场,两拨人正在奋力地追逐足球,旁边有啦啦队在呐喊助威。看到他们那健壮的身体,更多的是羡慕,心里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们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
后来,在班里几个朋友的带动下,我开始参与足球运动。每逢课间或放学,我和班里的几个同学组成一队,相约在足球场跟其他班的球队踢比赛。刚开始踢球时,我发现体能是我的软肋,导致我只能踢20分钟左右。想到这些,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开始有计划地进行5公里、10公里的跑步。坚持了三个月,感觉自己的体能有所提高后才重新加入足球队。
自从通过跑步、足球锻炼身体后,身体有了很明显的改变:之前频繁的感冒、发烧变得越来越罕见;之前的鼻炎和中耳炎也很快得以痊愈,身体在历经对抗和磕碰后变得更加结实。透过个人的亲身经历不难看出,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维持健康还是很有帮助的。
2011年,来到北京后,所在城市和环境发生了改变,但体育锻炼的习惯却没有改变。同时,在原有跑步、足球运动的基础上,还尝试性地增加了羽毛球、马拉松、乒乓球、飞盘等体育项目。而且,随着体育锻炼的持续,个人的体质已基本处于健康体质。
因此,拥有健康体质的秘诀之一就是坚持体育锻炼。只是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之后就需要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直至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