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脑已经被重新编排
《深度工作》作者说:“如果你生活中每一刻无聊时光都用浏览智能手机打发的话,你的大脑已经被重新编排,出现了‘心智残疾’,此时你的大脑已经无法胜任深度工作了”。
被信息垃圾淹没的新人类
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新书《未来简史》结尾写到:“过去想阻挡思想言论,做法是阻挡信息流通。但到了21世纪想阻挡思想言论,反而靠的是用不相关的信息把人淹没。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到今天,力量却是来自该忽略什么。”
令人欲罢不能的信息流
现在很多APP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它们利用大数据,能够进行用户画像,是根据你个性化兴趣推荐信息内容,这样后果就是不断调拨起你的兴趣,让你欲罢不能。
可是一天下来,可能你会感觉更加空虚,因为你并没有“获得感”,反而因为信息熵增,导致了精神虚空,内心更加不踏实,也会影响你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唾手可得的知识让你失去独立思考、创新精神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资讯的收集越发方便、快捷,一切知识看起来似乎唾手可得,但反而让很多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那种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社会精神也将渐渐消失。”
深受困扰的雇员专注力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Gloria Mark发现,平均而言,雇员只能不受干扰地在一个主题上坚持11分钟,而且这11分钟还会切割成若干个3分钟的小任务。
“奶头乐”正在侵蚀你的精神世界
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物助理的zbigniew brzezinski提出了“奶头乐”理论——tittytainment,是titty(乳-房)与entertainment(娱乐)的合成词。意思是说,要使80%的“边缘化”人口安分守己,消解他们精力和不满的情绪,就要给他们每人一个“奶嘴”——具体表现为大力发展娱乐产业,使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有释放精力的空间。
球迷的耐心正在丧失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张斌接受采访时说,《足球之夜》这档节目,从创办时的四个小时不断缩减,“那基本上就是一个进球集锦的节目……‘你们少废话了,赶紧让我看进球’,因为进球一个接一个,不断地刺激你的大脑。”
就连足球这样的消遣,都变得碎片化——即便是球迷,也少有人能耐心看完一场90分钟的比赛。随着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大部分的人在接受着娱乐信息的同时,变成了得过且过的人。
信息垃圾危害:儿童也不能幸免
Neil Postman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所说:电视让儿童接收到太多该年龄段不需要的信息,这种电视文化会侵蚀儿童的精神。与之类似,如今全民都在体验的各类短视频APP,把一首首歌变成神曲,网友们深谙各种暗号一样的动作。长期接受视频带来的高兴奋体验,不仅消磨大量时间,还会让人在面对纸质书籍这种刺激略低的媒介时,难以集中注意力。
so,我们应该怎么办?
手机越是智能,人就越是依赖,就放佛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不可或缺了,但是这很恐怖,现在手机APP都不断想方设法,最大化吸引你的注意力,它们都用“即使反馈”去刺激你的大脑,例如不断提醒有人关注你、给你点赞..各种新资讯不断推送给你..你简直永远也停不下来。所以看下朋友圈,刷下抖音,你可以轻松耗掉1个小时以上..玩个游戏,你更是根本停不下来..为了获取碎片化信息而保持的“随时在线”“随时被打断”的状态,也很容易会让大脑陷入注意力过度活跃障碍(BAHD),并且还会降低思考速度和工作效率。
人的感觉如何?真的有很大收获吗?真的很快乐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出现了厌倦后悔的感觉,怎么就这样浪费时间了?但是又克制不住自己。我们真的上瘾了,我们的大脑真的被重新编排了,”心智残疾“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问题。
手机的影响面非常广,不仅可能影响你的注意力,也影响你的自控力,对你生活学习工作,甚至睡眠休息,都会造成极大的干扰。熬夜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个连睡觉起床都控制不了的人,如何掌控人生?
怎么办?放下手机,立地成佛!有几个建议:
(1)工作、创作、学习等需要高度专注力的情况下,一定要远离手机,可以用forest来控制自己不要碰手机。或者干脆关机。
(2)22点钟一到,立刻手机关机。
(3)看微信、抖音等,要有计划控制。可以每天定时查看微信等信息,并作回复。例如整点时间5分钟内。
(4)想办法缩短手机的使用时间。多花时间阅读、写作、陪家人、交际等。
(5)利用手机学习,提倡根据自己实际需求,按照问题去主动搜索答案,而不是被动接收。主动去查找答案,虽然要多花一些时间精力,但是是有利于心智的。提倡系统地学习,最好看你感兴趣领域的书籍,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