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担当?对于一人来说,是追求进取,兼爱他人;对于一家来说,是和睦兴旺,绵泽后世;对于一国来说,是爱民惜民,心怀天下。担当一词无处不在;它既代表着勇于承担责任的意志品质,也体现了仁爱、正义等美好品德。担当,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担当,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一个人需要用担当来投身于社会,一个国家需要用担当来立足于世界。
中华民族,拥着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璀璨文化;先贤们“仁义礼智信”的教诲塑造了我们勇于担当的品格。二十一世纪,中国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在国际上也逐渐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对外,我们能出手相援,对内,我们能共克时艰。中华民族,正凭借着大义、大爱与大勇,体现着自己的大国担当。
中国有大义,树立起扶危济困的担当。埃博拉病毒暴发后,中国政府义不容辞,迅速成立医疗小组奔赴灾区,并大力提供经济援助,为西非解决了燃眉之急;新冠疫情蔓延至亚洲、欧美等国,中国不顾自身蒙受的损失,先后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伸出援手,提供医疗支持,分享“疫”经验;我们不会忘记塞尔维亚总统恳切的目光,也不会忘记人们收到物资后一句句的感谢。当《义勇军进行曲》与群众们“感谢中国”的呼声在罗马街头响起时,我们会感叹自己的“雪中送炭”是值得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将继续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战胜疫情。中华民族将秉承着仁与义,树立起大国担当。
中国有大爱,树立起爱民惜民的担当。国际上,也门撤侨的情景时至今日仍历历在目。中国政府动用军舰,以惊人的效率在两天之内成功撤离数百名中国公民,堪称近年来最激动人心的撤侨行动。尼泊尔8.1级地震时,中国飞机首个抵达,接中国人民回家。疫情当前,诸多华人华侨仍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祖国接我回家”成为了萦绕在耳边最多的一句话。在国内,中国政府也致力于民;为抗击疫情,一座座方舱医院的建立,一个个惠民政策的制定,都是祖国爱民的体现。痊愈患者人数骤升,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与此不无关系。在对待人民的层面上,中国政府永远说实话、做实事,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生在如此有担当的国家,怎不自豪!
中国有大勇,树立起冲锋陷阵的担当。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打击反和平所采取的行动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维和战士们作为代表祖国和平的守卫者,奔波于炮火之下,蹑足于枪弹之中,抱着必死的决心,为追求世界和平而作着斗争。中东、西非等多个地区,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维和将士用一个个包含热血的生命,像我们诠释了中国维和军人的责任。习主席曾寄语:“锻造蓝盔劲旅,捍卫世界和平。”中华民族用冲锋陷阵的大勇,树立了维护和平的大国担当。
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人应怀有这样的志向,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既有接济天地之心,也有为民安身立命之志,才能达到世间太平的境界。中国有大国担当,中国青年也应承担起责任,砥砺前行。把困难踩在脚下,把担当扛在肩上,扬起时代的风帆,纵使梦想再大,路途再远,也终将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