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本来对孩子语言发展这一块就比较感兴趣,加上我们主任又给我安排了这方面的工作,便对语言领域这块的兴趣更浓厚了,对语言领域这一块的内容基本是参照《指南》、《纲要》上的指导来执行的,一直想再学学这方面的知识,刚好认识冯老师是做学前教育这一块的,他便推荐我去看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指南>语言领域的理解和实践》的讲座,几番周折,在冯老师的帮助下听到了周教授的讲座,周教授为我们指出了很多语言领域教育的误区,而有些误区是家长们经常踩的雷区。
其中我认为最有必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的一个误区就是很多家长都认为“早期阅读等于识字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会背的东西越多越好,认识的字越多越好。”
很多家长总是觉得要给孩子认识多少字,能背多少东西孩子才算聪明,才能不落后别人,说句不好听的话,死记硬背的东西机器人都会,这种机械记忆真的是适合您孩子的吗?适合学前阶段的这些孩子吗?
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孩子们去说,至于说的对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只要敢想敢说,敢表达,我都会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不一样的想法,他们的认知、社会性、和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是从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在孩子语言发展发展过程中,我们是需要鼓励他们积极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关注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积累经验,要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还要为他们提供敢说,能说,喜欢说的机会。
但很多家长恰恰就是忽视了这些方面,只关注孩子能记住了多少,认识了多少字。
我们班上转来的一位小朋友,他知道很多东西,但不久我就发现,他可能就是个被死记硬背耽误的孩子或者说这个孩子的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了多少东西,而不在乎方式方法和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注:如果是因为孩子自己感兴趣,他自愿去学习时,家长是需要给孩子提供能够学习的机会的,也应该满足孩子探索欲的需求。)在我问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时,他回答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而我们班大部分其他孩子基本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群孩子的思维很活跃,他们告诉我的回答是我有时候都没有想到的,他们的回答总是充满着惊喜,就像我前不久我问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猜猜孔融为什么会选一个小的梨子?”那些敢想敢说的孩子告诉我告诉我说“他可能等下要吃饭了,吃大的就吃不下……”、“他可能要把这个梨子给他的小弟弟……”这些答案对于故事内容来说可能不是正确的,但那又怎么样呢?重要的是孩子们去思考了,去想问题了,去表达了,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因为在他们的思维里,饭前吃太多东西就会吃不下饭,小的孩子吃不下大的梨子……这都是他们思考的一个过程,而只会死记硬背的孩子会说“老师,我不知道,你告诉我吧。”再比如当我拿出一张蓝色的图片问孩子们说“你们看到这个你们想到的是什么?”有发散性思维的孩子会告诉我是蓝天、大海、蓝莓……而只会死记硬背的孩子告诉我“老师,我知道,这个是蓝色……”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有时我会想,在孩子幼儿园阶段家长就让他像一台机器一样去死记硬背很多东西真的是在培养我们的孩子吗?
有多少孩子他本就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思维,但是有些家长就是要孩子把孩子的这种能力扼杀在摇篮里,这些家长会焦虑,会觉得孩子如果没有记住很多知识就会落后别人,到时上小学就会跟不上别人。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大家可以想一想,孩子上小学后是不是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思考问题,他们需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法,但家长们在孩子幼儿园阶段早就把孩子这种探索,学习的能力抹杀了,孩子学会的只要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又有什么用呢?
有些家长可能又会说,那至少考试的时候我孩子比别人有优势呀!在这要告诉这些家长一个残酷的事实,这还真未必!大家可以翻翻试卷看看,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还有多少题目是要写死答案的,现在的考试题目都很灵活,甚至有些题目是要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而对于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孩子来说,他不能理解,不懂灵活运用,甚至看不懂题目,就算他记住很多答案,也不知道应该把这个答案填到什么地方,不知道怎么去回答。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要帮助孩子做的是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并不是让孩子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会他们小学应该学会的知识。
对于那些幼儿园阶段就学会小学阶段知识的孩子也许刚入小学时会比没有学的孩子有优势,但越到后面会越明显的发现这些提前学了小学阶段知识的孩子在慢慢退步,然后表现出后劲不足的现象,因为孩子除了具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外,其他的思考学习等能力都没有具备,而这正是孩子们拉开差距的开始。
也许很多家长还是会固执的认为孩子就是要记住更多东西才能不落后于别人,有这种发现的家长恰恰表明,他自己才是更需要学习的,他们焦虑的原因可能是觉得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自己的孩子可不能再吃没文化的亏了,但家长一定要有长远的目光,正是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吃没文化的亏,你更不应该只交会他死记硬背的方式,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都会比交给他死记硬背的方法好的多,如果家长朋友们还是会焦虑、担心,那就自己先读书、先学习,自己成长进步了,自己懂的了孩子成长的规律、教育方法,便也不会焦虑了。
我们该交给孩子的东西绝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方式记住的,我们应该交给他们方法,培养他们各种能力,为何不授之以渔,而不是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