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在美国不会有哪一位商界高管对“何谓有意义”与“何谓无意义”之间的差异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虽然我们有时会为了一己私利而谋求金钱与人际关系,但我们很快会对它们感到厌倦——任何有思想的人,终究会意识到这些事物并无意义。古老佛教典籍认为,每个人都被心底深处的力量驱使着去发现人生的真谛;而唯有找到它,我们才能获得快乐。《金刚经》中对何谓具有终极意义做了相当惊喜的诠释。
我们从根文本开始: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鸠罗摩什译)
“须菩提,那些修行菩萨道,有菩提心的人,必须如此念想:
我要带一切众生获得涅槃,无论他们是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色身的、无色身的、有念想的、无念想的、还是既无念想亦非无念想的。
无论有多少有情众生,也无论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只要他们被冠以“有情众生”之名,那么我就要带他们进入无余涅槃,带他们到达脱离一切痛苦的极乐世界。
然而,即便我能够将无量众生全都带往涅槃,其实并无众生获得涅槃。”
(译自原著之英文)
这段经文所要表达的感受是明确的,但其中使用的许多表述却不易理解。让我们一起阅读邱尼喇嘛对此的论释,并了解这段经文如何适用于企业管理。此根文本所言之意是:
须菩提,那些修行菩萨道、有菩提心的人,必须如此念想:
无论有多少有情众生,也无论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他们是无边无量无数的。若按出生形态加以区分,一切众生可分四类:卵生,胎生,湿生和化生(本无而忽生,即无所依托,借业力而受生)。
其次,还有在欲界和色界的有情众生:既有色身的(有物质实体的),以及在无色界的众生:及无色身的(无物质实体的)。
还有,“有想”众生,即除了那些生于“大果天”和“有顶天”之外的众生;“无想”众生,即生于“大果天”的众生;另外,还包括生于“有顶天”的众生,那些虽没有粗略想法但仍有细微想法的“非有想非无想”众生。
简而言之,重点是说:一切众生——一切被冠以“众生”之名者,我都要带他们进入无余涅槃,带他们到达脱离一切痛苦的极乐世界,在那里不再有两种障碍(即烦恼障和所知障),也不在有五蕴之痛苦。
概而言之,诸菩萨为一切众生而发心,将他们带入“没有烦恼障和所知障、没有五蕴之苦”的“无余涅槃”,成就佛的法身,即佛性。
上述文字是佛向两种人所做的开示:第一种是首次生起此心者,第二种则是已经发起此心者。前者正在修持“愿一切众生远离三苦”的大悲心。此开示使其心识第一次升起“想要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达到终极涅槃”的念头。而对于已经生起此心的后者而言,该开示促其再次将心识专注其中,既而不断增强愿力。
不要为上述提及的那么多种众生的部分感到烦恼;根据古老佛教经典,在整个宇宙中有许多“界”和生物几乎不为我们所知。这段经文的重点在于:佛陀是在描述一个人,这个人发心要让宇宙中一切众生都得到终极的快乐:即达到最高等级的“涅槃”。在佛教中,这一发心被公认为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但它同经营生意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呢?这段经文的最末部分,即佛说的“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即便我能够将无量众生全部带往涅槃,其实并无众生获得涅槃)又该如何理解呢?
记住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让你的人生(生意和生活)充满意义。在上一章我们谈到了死亡,或尽头——工作的尽头,公司的尽头,直至生命的尽头。死亡是生命中不争的事实,我们将站在生命尽头这一有利位置,回顾人生,对自己人生做出判断。你必须能够让自己在回顾人生时不仅说自己赚了钱,享受了赚钱和花钱的过程,而且还能说在赚钱的同时和之后,世界因你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