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为克制约束自己,言行符合礼就是仁道,你的行为举止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认为你是仁者。理学家朱熹进一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把礼从“周礼”延展到“天理”,把克已的约束对象直指为超出人的基本需求的私欲。后来偶然读《畏天自修箴》,文中有“自我守约,克己复礼”,我理解为要每日三省自身,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私欲。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追逐的东西越来越多,欲望也越来越大,很多时候,明知道不符合“礼”的欲望会带来不好的果,却还是利欲致昏,把控不了自己。许久以前看电视剧《上书房》有一个片段记得非常清楚,皇子们长大成人,帝师却要为一个“做人”讲解四五堂课,谆谆不倦。是啊!自古“做人”难,做仁者圣贤更难。但如何做人,甚至如何生活,“克已复礼”,古人早已用他们的智慧告诉我们答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礼,是孔子一生想要追求和恢复的,恢复周礼。在周朝,礼崩乐坏,世间一切都乱了套,。没有了礼,也就没有了世间的...
    塞飞夜阅读 3,975评论 2 8
  • 有时候觉得沉默都是互相的 因为你不理我的心声 我也懒得配合你的演出 人呐 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疏远 尊重是互相的 越...
    只想温暖为伴阅读 333评论 3 3
  • 生命中某些珍贵的片段,其实都来自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
    茗小麦阅读 676评论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