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春节了,朋友圈里抢票热潮刚刚退去,大包小包回家过年的大幕随之拉开。
自古以来,春节便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能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儿,当然也少不了助兴的利器-酒。
“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咱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节庆日喝酒的习惯,喝酒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能驱除恶秽、保佑长寿。
可是慢慢地,逢年过节以及社交应酬上的饮酒,越来越变了味儿。
01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临近新年,你最害怕什么?最高赞的回答居然是“酒局”。
细想想就不难理解,让人招架不住的,不是酒,而是花(丑)样(态)百出的“酒文化”。
“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哈。。。”
“感情深,一口闷。。。”
“酒量不好才要练练嘛。。。”
“开车怕什么,叫代驾不就行啦。。。”
“来来来,喝个交杯酒才见真情哈!!!”
去你的"交杯酒、见真情。。。”,说话都没个系数的人,我凭什么给你面子?!
2019年1月,浙江29岁小伙在吃公司年夜饭时,因饮酒过量,醉酒呕吐身亡。本来他吃完这顿就要回家过年了。
小酌怡情,滥饮伤身,强行劝酒就是缺德。
请你记住,那些对你说“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的人,根本从一开始就没把你放在眼里。
你若真给足了面子,可能舍掉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你硬灌下那瓶酒,于他不过博个乐呵,却是对自己和父母至爱的不负责任。
有什么了不起的前程,值得拿身家性命去换?
真能用酒换来的,又能值几何?
02
酒桌上更丑陋的嘴脸,是拿着女性开玩笑,花式劝酒的背后,包藏着粗鄙的祸心。
你若赏了他的面子,保不定还有得寸进尺的一劝再劝。
我的办法是,索性刀枪不入,滴酒不沾。
若真是至亲好友,必不会强求,若不是,就更不值得了。
真正把你放在眼里心上的交情,必不是用酒换来的。
03
最最可恶的,是在聚会上逗弄人家孩子喝酒的。
有些人要么拿着酒杯逗孩子干杯,要么拿着筷子蘸酒往孩子嘴里递,看到孩子被酒辣到小脸儿皱起的时候就乐不可支。
人家家长阻拦两句,就会有人笑哈哈的站出来,说小孩子家家的没那么娇气,喝一点怕啥。
甚至还有人会说,酒量要从小培养,不然以后长大了在饭桌上搞不起来气氛。
几年前广西的一个2岁儿童,被亲戚劝过酒后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并引发继发性脑损伤,孩子智力受损。
酒能作用于大脑的神经细胞,破坏神经细胞与身体其他细胞之间的交流。这会损害未成年人正在发育的大脑,导致记忆力、学习力、专注力等方面出现障碍。
此外,还会影响儿童重要器官的正常发育,比如大脑、肝脏、骨骼、生殖腺等。
除了影响大脑和身体发育之外,喝酒还可能影响控制呼吸和心跳的神经,阻止吞咽反射(增加窒息风险),引起低血糖等,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
由于儿童的体型小,同等量的酒精对成年人没什么事,对孩子却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去年在四川的一个悲剧,大人逗孩子喝酒,结果导致2岁的孩子饮酒过量死亡。
一些研究发现,小时候在家人引导或默许下喝过酒的孩子——哪怕只是尝一小口,更容易在青春期时出现酗酒问题。
而青少年喝酒还可能带来学业落后、暴力事件、不安全性行为、甚至吸毒等负面结果。
对于这种逗弄孩子, 我向来坚决拒绝。可是也有些家长会碍于情面,顺着亲戚让孩子喝一点儿。
在我看来,拿孩子的健康来满足“熊亲朋”的哈哈一笑,实在是大大的不划算。
而且,如果你平时对孩子的教导是不能饮酒,那么此时又应承了,孩子会怎么看?最糟糕的教育便是前后矛盾了。
如果预见到有躲不过的这种亲朋,可以提前跟孩子打好铺垫,告诉Ta这种情况下可以礼貌拒绝:"谢谢叔叔阿姨,我是小孩子,不可以喝酒。“ 如果还有不识相的,大人再出来直接拒绝就好。
04
其实过年过节回家,被动饮酒还不是唯一让人头疼的,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古道热肠“随处可见,说话就图自己痛快的人也总少不了,招人烦了还哈哈一笑说:“我这人就是心直口快”,真真的厚颜无耻。
不久前,我带着豆宝参加一个朋友组织的户外聚会,一起玩的有几家熟悉的好友,也有一家我之前并不认识。
午餐时,大家问豆宝爸爸怎么没来,我说他临时加班,不能参加甚是遗憾。
结果,这位初次见面的朋友,就自来熟地逗弄豆宝说:
“别人家的爸爸都来了,你爸爸不来。
让所有的叔叔都跟你妈妈合张影,发给你爸爸好不好?
你爸都不陪你玩,给你换个爸爸好不好?”
三岁的豆宝愣了一下,眼睛里露出一丝委屈,但接着对那位叔叔说:“不要了,我家里有爸爸,不要换爸爸。”
童言稚语,响亮的很。其他好友借机哈哈一笑,把这尴尬气氛掩饰了过去。
我自是不悦,觉得这位先生讲话颇没有分寸,既不尊重女性,也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便连半分想跟他讲话的兴趣都没有了。
好在豆宝很懂事,之后我跟他讲了爸爸虽然加班,但也总是尽量抽时间陪家人,是个好爸爸,他才又开心地笑起来。
该说的话好好说,不该说的话别嘴快惹人厌。
05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个段子:
还有个段子也代表了小朋友们的心声:
春节将至,甭管男女老少,拿出招人待见的模样儿来,管住嘴,露笑脸,大家开开心心过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