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P78-P107。在第二章《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法则》里,作者引用多方材料,介绍了查理芒格的决策,用一种不太清晰的笔触。
也许是因为查理的方法实在过于独特,让人比较费解,连作者也没能完全把握,从中抽象出一个普遍的公式。
也可能是这方法实在过于简单,还原到本质,最为基础的东西,因此也并没有可以提炼的内容。
实际上,书中给了我明确的答案。
首先,查理认为并不存在任何普遍公式,“遇到不同的公司,需要检查不同的公式,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寻找普遍公式是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其次,简单并不是起点,而是终点。大道至简,只有研究足够深入之后,才能回到简单的起点。这就像写文章,从简单的句子,到华丽,再回归简单。爱因斯坦也说“科学应该简单”,他的质能方程E=mc²,就有一种极简的优美。
如果要将这一部分简单的用一次词来概述的话,我认为是:理性。
▶01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是理性的,甚至会标榜自己理性,并以此为傲。
在一些群里见过这样一种人,很喜欢批判,并认为自己是理性批判。标准就是,他的批判对象是鸡汤和一些流于情感的文章。
这时候往往会跳出另外一个人来怼他,一旦事情到达这一步,就会爆发一场争论,结果当然是谁也不能说服谁,甚至会出现谩骂和人身攻击。
你看,标榜自己理性的人,最后常常流于感性。
这不是真正的理性。
查理·芒格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性。
▶02
如果说感性的载体是情绪的话,理性的载体是观点。
当然,仅仅有观点是不够的。对照查理这个“绝对理性”的人,真正的理性还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其一,有观点,且观点应该是独创的。这里的独创不是说自创、瞎说,而是说不是那种看了一本书,甚至读了某篇文章,人云亦云。
查理芒格阅书无数,但是从来没有照搬别人的观点。他总是不断思考、验证,必定经由自己的深度加工,而后得出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往往很有查理的个人特征,他自己也说,只有自己才是最能推翻自己观点的人。
查理同时很清醒的意识到,人之所以接受一个观点,是因为这个观点对自己有利。
其二,有观点,观点的基础是可靠的。何为可靠?这里在哲学上是有分歧的。一直存在“不可知论”,认为人依靠不可靠的感官去探索世界,是无法认识真实世界的。
只有抛开这个观点,才有继续讨论的意义。在“可知论”的前提下,究竟哪些是可靠的知识呢?肯威尔伯采用了一种方法——
历史上每一个聪明绝顶的人,都对世界有自己的研究和看法。那么,那些都被这些人所认可的观点,为真的概率较大。
查理芒格的方法是类似的,更为简洁一些:基于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这些重要理论构成了他100个思维模型的基础。
100个,几乎可以应对普通人能够遇到的全部问题了吧……
其三,有观点,观点是可以改变的。个人认为,这是查理芒格最了不起的一点。
普通人总是会将观点和方法等同于自己,“我的观点就是我”,由此的推论就是,如果有人反对我的观点,就是在反对我,这就是为何毫无意义的争论如此之多。
查理怎么看呢?
他认为所谓观点,不过就是工具,当有了更好的工具时,当然要用来取代旧工具了。
所以我们能够明白为何他的投资为何能够如此成功了。
▶03
关于查理的投资,在书中好不容易找到一处总结——
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情,借着对该做的事情发起熟练的、跨学科的攻击,然后,当合适的机会来临时——只有当合适的机会来临——果断采取行动。
这里可以看出几个关键点。
排在第一位的是规避风险。我们在做事时,总会不自觉找能够做这件事的理由,这实际上就是非理性了。查理是逆向思维的,他会找不能做这件事的理由。
有次有人问巴菲特如何在生活中成功,在巴菲特回答之后,查理插话说:别吸毒,别乱穿马路,别染上艾滋病。
这体现出他的一贯风格,从什么不能做开始。而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查理提到的能力圈。
他只投资自己能够理解的企业,这就是为什么查理和巴菲特都避开互联网企业的原因吧。
第二个关键点是综合分析。书中一直提到Lollapalooza效应,由于文化差异,实在看不懂。好在知乎上有达人给出了解释。
Lollapalooza是世界著名露天音乐狂欢。音乐会上摇滚、金属、嘻哈和流行音乐人等各类大牌云集,吸引着数十万的疯狂乐迷,门票也是早早售罄。lollapalooza效应指各种组成要素产生的效果叠加强化、相互促进,形成正反馈效应,导致最终总效果产生惊人的非线性增长。——刀刀
也就是说,多个因素导致效果叠加。
那么,如果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采用多个思维模式来分析,就会产生Lollapalooza效应。(说的轻巧,前提是得有思维模式可用啊······我目前都只有可怜的一个····)
第三个关键点是耐心。关于这一点,我喜欢李录在文中的解释。
他以著名棒球运动员泰勒威廉姆斯为例,这位棒球传奇人物是过去70年唯一一个单赛季打出700个安打的人。
他的击球方法很独特:将击球区划为77个小区域,当且仅当球落入他的最佳击球区域的时候,他才挥棒。也就是说,他宁可承担被三振出局的风险,也不随意出手。
再看查理和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就很好理解了。一旦买入,坚决持有,因为这是经历了如此深刻的分析和长期等待的成果。
查理说,要规定一生只能有22次投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会认真去分析探究每一次投资。
资本的投资是这样,时间的投资不也一样么?
愿我们能够获得真正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