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装饰器模式

一、装饰器模式的定义

    head first对装饰器模式的说明: 动态的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优秀的方案。

    

二、使用装饰器模式的目的

    


三、装饰器模式符合了哪些设计原则

    这里装饰器满足:里氏替换原则、迪米特原则、合成复用原则

         个人感觉装饰器对象(包装了许多层),满足了里氏替换原则,其被装饰者继承自装饰抽象类,但未改变其功能,使得装饰者将行为放心的委托给被装饰者,由此可见,它也符合了迪米特原则的定义。而在要添加装饰者种类的时候,只需要添加一个装饰者类继承自基类。当然,装饰者中包含了被装饰者,当然也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有人可能会有疑惑,装饰者不是继承了统一的基类吗,这里,事实上,装饰器使用了继承达到“类型匹配”,而不是利用继承获得“行为”。也就是说这个基类的作用相当于是一个规范,统一了装饰者的行为,但也因此限制了装饰器的行为,若有一个装饰器需要加入一个新的行为,那么,在调用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也因此考虑是否要使用装饰器了。

四、我对装饰器模式的看法

    小知识点:使用了继承,那么类的行为在编译阶段就被确定,而使用组合,使得在运行阶段,在不同对象发生组合的时候可以动态的改变,更具有灵活性。

    总的来说,装饰器就像一个礼物盒子一样,可以一层包装一层,假设有两个行为,其一是送礼物,其二是了解礼物到底是怎么样的(包装+礼物本身,也可以是礼物本身,这里采用前者),可以发现礼物盒子和礼物都可以有这两个行为。最里层也就是礼物本身,是最特殊的,他不能作为装饰者来使用,因此,我们使得其直接继承基类。但包装盒子还有一个属性,就是他能包含一个礼物(礼物本身或包装好的礼物),因此实现一个继承自基类的抽象类,那么不同包装盒只要继承自该类就可以了。最后,我们先创建礼物,然后使用包装盒去包装它。有趣的是,当我们拆开几层包装后,发现还是一个包装盒,但我们仍然可以将其当作礼物送给其他人(包装对象依旧具有送出礼物的行为)。不过这个礼物有一个问题----你只能一直包装下去,而不能去拆开礼物,因为礼物本身没有拆开礼物的行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距离上一篇,间隔时间有点长哈(尴尬 ==!)经历过漫长的实习期,试用期,第一份工作终于慢慢走上正轨,中间发生...
    暗影飞客阅读 4,873评论 0 0
  • 工厂模式告一段落,我们来研究其他一些模式。不知道各位大佬有没有尝试过女装?据说女装大佬程序员很多哟。其实,今天的装...
    ZyBlog阅读 1,306评论 0 0
  • 在不必改变原类文件和使用继承的情况下,动态地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它是通过创建一个包装对象,也就是装饰来包裹真实的对...
    3d0829501918阅读 3,693评论 1 4
  • 标签(空格分隔):装饰器模式 代理模式 装饰器模式: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允许动态的给一个现有对象添加一些额外...
    查无此人_chazz阅读 2,976评论 0 1
  • 装饰模式又名包装(Wrapper)模式。装饰模式以对客户端透明的方式扩展对象的功能,是继承关系的一个替代方案。 装...
    Ant_way阅读 1,87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