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英歌h
有句宣传语:“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联想到两件与城市管理有关的事。
不知哪天哪个人,在草坪踏上第一脚。接着便有了第二脚、第三脚......三人成众,人多力量大,愣是将大片草坪踏出一条便路。其实草坪周边就有路。只是喜欢走捷径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可以两点一线时,自然不愿走直角。
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刚开始有人抄近路践踏草坪时,路人还会口头谴责一番。踏的人多了,再踏的人便心安理得多了,反正这变成了路嘛。久而久之,人们就真的把这当成了一条本来就存在的路。
约一米宽的草带被踏秃了,远远望去,就像理发师在一个人头发茂密的后脑勺,用推子直直地推光了一条。
如何制止这种现象呢?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是补植草皮。也许是被踩踏得土质坚实、贫瘠了,也许是秋阳太过热烈,补植的绿色草皮很快变黄了,一眼看去,黄绿分明,视觉上更像草坪中间有条路,更加吸引人抄近路的脚步。
就算补植的草皮与周边的浑然一体,谁能保证之前的一幕不会重演。
如果在草坪的周边种上一些过膝的植物,或在这条草带上种几棵树将草坪作些不规则的条块分割,行人抄近路的欲望会不会受到扼制?在美化城市时,管理部门如果能做一些公众心理的预判分析,采取必要的科学的防范疏导措施,公共设施被人为毁坏的概率也许大大降低。
最近,我误闯一次红灯,心里惴惴不安,怕城市数据大脑取了我的图像资料予以曝光。因为我是一个极好面子平时又十分遵守规则的人。
超市门前马路有条斑马线供行人横穿,地面印有“车让人”字样。一直以来,行人在这个路口享受着随到随过的待遇。那感觉真是好极了,不管轿车、公交,都老老实实停下,目视你昂首挺胸走过。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开始穿越街口,走到一半时,才发现马路对面被树枝半遮半掩的红灯,当时就傻了,这是明目张胆的闯红灯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又一眼瞥见路边显示屏里正滚动播放之前抓拍的违章人员图像,心里更紧张,只好硬着头皮闯过去了。
心怀侥幸,自己戴着墨镜,兴许辨识不了吧,唉,真以为穿了马甲,人家就不认识了。真不知什么时候加装了红绿灯。既然装了红绿灯,那就红灯停绿灯行呗,干嘛还印着“车让人”?行人绿灯通行时,哪辆车敢闯红灯?
后来,我透过高楼窗户观察楼下一个类似的行人过街路口,地面赫然印着“车让人”。当行人通行绿灯亮时,两边相向而行的车子全停住了,车越积越多,其实,一个过街的行人也没有。看那些车傻等着,那情景有点黑色幽默。
规则会养成人的一种习惯。当规则改变时,人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的改变,往往会滞后,特别是当新的规则让人产生困惑时,人的思维就会混乱,行为就易受干扰,这时出错的概率就增加了。但规则就是规则,会谅解类似的失误么?
所以,别去轻信什么“车让人”,“红灯停”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