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最高境界

《道教养生之道》

      养生禅修,是惟明近八年来一直在研究、思考、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参加诸多培训课程,参访多路明师,专研古今专业图书,佛、道、儒、医、武等各家几乎均有涉猎、搜藏、探讨,互相参照对比,不觉之间竟然初步形成一套简单易学且易于推广普及的养生小体系。

        大约于2019年夏秋之交,联合青岛中产部落三个社团(Mct崂山二公社、Mct青大同学会、Mct养生禅习社),曾做过一次题为《终极健康与养生禅习》的专题分享。那时,惟明核心养生理念轮廓已然形成。核心提法是"三养养生法"(减养、自养、内养),希望今后能与其他养生禅修爱好者一同努力,后续进一步完善。

        通读《道教养生之道》之后,深为我们古代的养生大家的精辟阐述而大为赞叹,也应证了惟明的养生实践和理念是正确的。因而,摘录分享几位养生大家,尤其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一些观点。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从中受益!

        1.顺其自然、悠由自在。

"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悠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

          2.超脱生死。

有许多人平时十分重视养生的问题,但效果却不佳。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往往与人们看不破生死有关,既追求以物欲养其生,又时刻恐惧死亡的降临,如此安能真正养好"生"?庄子认为,人的生与死都是自然变化的某种形式,人自身无法去改变,,既然如此,也就不必去在意了。

        人生在世,常受死亡念头的纠缠,尤其是老年人,经常出现对死的恐惧感,这样反而不利于养生长寿。庄子的超脱生死的养生理念,是养生的妙旨。

        3.心斋。

        何谓"心斋"?《庄子》提出:"心斋"即摈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宁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

        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可见,庄子所言的"心斋"实指人心灵上纯净如一、毫无杂念的状态。此时,人虽然有感官而毫无所觉,虽有思维而无所用。人的精神完全守住了静寂,身处万物包围之中而超于万物之外。这时的人由于与"道"合一,而渐入绝对自由的"逍遥"之境。这也是庄子养生术所欲实现的最终目的。

        "逍遥"之人,摆脱了时间维度的束缚,无所谓生与死,任物来去,顺物而伸缩,无所牵累,宁静自如,这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彭祖、老子、庄子、葛洪、孙思邈、张三丰、万全等诸位道家代表人物,如果按照今天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准而言,他们都是养生鼻祖,都是生命科学家。

        注:

        这本书更多内容讲解的是道家诸多门派的丹道修炼要旨、修炼方法。可供养生、禅修、炼养方面的实修者、理论研究者参究。

        感谢成都文殊院图书馆的管理员师兄,热心、认真、负责任的帮助搜买绝版图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道德经》的养生智慧之八 □ 湖 山 根据“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哲学,老子以逆向思维形成了“...
    湖山先生阅读 1,028评论 1 1
  • 01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道医、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 错...
    实现幸福的人生阅读 1,199评论 1 1
  •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
    禅心妙语阅读 653评论 0 0
  • 多云。 闷热的一天。 一觉睡到了将近十一点,很舒服了。五一二,十周年。很沉重的心情。 十年前的这一天,在学校完全没...
    Cheryl_ak717阅读 129评论 0 0
  • 眼中迷离的色幕 点缀着星光的来路 角落中平铺的书 蕴藏着某人的归途 星光唱 夕阳西下的高昂 幕色凉 只为星河来时的...
    周豪阅读 725评论 1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