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真的很特殊,因为这是两年来第一次参加。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每次都是我去参加。到后来三四年级我就没有去,因为工作的地点远了,中午回不来,还有单位很忙也不好意思请假,所以都是孩子的爸爸去参加。这次孩子的爸爸忙回不来,我就硬着头皮去了。同时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去了。
进了教室,座位不是乱坐,而是坐在自己孩子的坐的座位上。这个创意太好了,孩子不参加家长会。老师看到孩子平常的位置就是相应的家长。看来老师还是花了心思安排的这场家长会。
好了,开始了。教数学的张老师宣讲了一下召开家长会的主题,这次主题是学生安全教育平台的开放学习。学校将安全教育资料用网络型式普及给学生。家长监督每天学习。强调玩这些。老师自然的进入学习主题上。这次正好是期中试考完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儿子成绩这次落后了很多。但是班级整体成绩挺不错的,排在年级第一。现在估计家长的心里千姿百态,各有各的滋味。但是老师却很沉着。认真的分析几个典型孩子的成绩。有三个进步明显的,有几个退步的,还有一个同学的成绩不是真实的。张老师说,在监考的时候就能观察到每个孩子答卷子时的神态,有的和平时写作业一样,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让检查,死活不检查,有的咬着铅笔无所事事,看来老师已经训练出侦探了。听到这些话,我联想到自己的儿子,平时也有这样类似的毛病。看来得和儿子好好的谈一下了。
数学老师讲完,语文老师上台了,我最担心的是语文老师了,因为平时和老师沟通地少,感觉自己都理亏,再加上儿子的成绩退步了。但是出乎意外,这次老师根本没有谴责家长的意思,她只提出了一个观点:让孩子做普通人,她没有向别的老师一样要求学生多么出类拔萃。只要求孩子做普通人。是呀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爱护。没有压迫学生、没有强迫家长。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越是这样说,我越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重。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希望自己孩子成为龙凤,拔苗助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剥夺了孩子的童年的幸福。这一刻我明白了,我们误会了老师好多。
我们误认为老师布置很多作业,只为了孩子学习成绩,不管孩子的身心健康,直到一个家长说了他们家孩子参加了奥数培训班后,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老师的建议是:不能乱报学习班,要看自己孩子的学习水平,如果学生连自己课堂学的都吸收不了,那么报上班后自然跟不上,消化不了学的东西,反而把应该学的也没有学好,这样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没有学习的信心了。
看到了吗?老师还是挺有办法的。
还有一个孩子家长说,她家孩子自从参加了学校足球队,看起来有些疲乏,她担心孩子只顾玩了,不管学习了。老师回答:你们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平时也比较老实,作为老师关注的少,因为他也不惹事,也不突出个性,但是自从参加运动会后得了奖,大家都认可他了,他也变得自信了。据我观察他反而喜欢学习。这就是孩子的心里反应,越是别人重视,越是想变得优秀。因此我建议继续让孩子参足球队。既锻炼身体,又培养一个爱好。所以老师还是以孩子全面发展为前提。我们误会老师了。
我们还误会老师只是宣讲,没有人情味。结果......,一个家长询问她家孩子情况,老师说,你家孩子,心思细腻,特会关心人。不管哪个同学有问题或者困难她都会去帮助,有一次,孩子看我头发下来了,每次都要往上拢一下,结果过了几天,她给我带了个小发夹,太感动了。还说老师呢,就我都感动得不行了。看来老师不是无情的宣讲者,她真是用心的去观察学生的发展。
接下来,有事好几个家长一直咨询老师,从老师哪里得到孩子的平时表现或者想得到一些对待孩子的办法。班主任老师一直一个一个的很耐心解答,我是最后一个,结束后都是晚上七点了。
这个家长会为什么特殊呢,我觉得特殊的是,它改变了我对老师的一些固定思维的看法。而且,使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以后必须每次都要参加家长会,我感觉我已经上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