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家暴的环境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受到监护人(一般来说是父母)的身体和心理虐待;还有一类是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之中,但是没有受到直接的暴力虐待,比如说家里父亲常年对母亲施加暴力,但是没有虐打孩子。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可怕的灾难,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
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挨打挨骂,那么他有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自卑: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无助: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反过来又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也就习以为常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暴躁: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
撒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这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埋下了一颗“懦弱”的种子!
固执: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不但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无声的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越打犟劲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家暴的父母往往受到自身创伤的困扰,源于他们自身原生家庭中的缺失,他们无法缓解自己的情绪,更可能会拒绝、忽视、嘲弄或以其它方式否认孩子的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无法将孩子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体验真实、客观的反映给孩子(心理学称之为“镜映过程”)。
在家暴中长大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易产生不安全感,容易产生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抱有长久消极期待的内部工作模型,由于早期缺乏来自父母的“镜映”,他们很难理解自己的情感,更不信任自己的内在感受。成年以后,当来访者有了更广阔的交友空间,开始建立更多的关系时,这种内部工作模型就会被他用于现有的人际关系(常常是不被意识到的)中,去感知、理解和回应别人的行为,家暴中长大的孩子成年之后更容易将他人的互动和回应敌意化,这主要是来源于他们内在的恐惧和不安,以及防御,所以通常会导致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的紧张和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生命中的关系质量,甚至是重复暴力的表达方式。
每个人长大,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而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之所以深刻,正是因为它会潜入潜意识,不断支配人作出决定,于是所有的决定就形成了新的结果。
我们总是不自觉的将童年的行为模式带入成年,并在长大后一再重演相同的问题。虽然早早就学会“自己的问题要从童年和父母身上找根源”,但当审视内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最在意、最束手无策、最核心的问题,会带来太多太多难以表述的情绪,会看到自己最丑恶的一面。面对这个痛苦的过程,我们就更不愿直视。
然而,真相总是痛苦的,正视已发生的问题,真实的看待家庭中存在的种种悲剧,才是摆脱困境,改变自己的最优开端。
本文非原创,为摘选文章,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