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伐楚” ——压倒性投入,省钱的人没出息
【原文】(略)
[白话文]
(公元前226年)秦将王贲讨伐楚国,占领十余座城池。秦王问将军李信:“我想占领楚国,你预计用多少人可以攻下?”李信说:“不超过二十万。”秦王问王翦,王翦说:“非要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了,怎么如此胆怯啊!”于是派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攻打楚国;王翦因而称病辞职,回到故乡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李信又攻打鄢郢,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国人在后面尾随,三天三夜不宿营,不休息,大败李信,攻陷两个营寨,杀死七个都尉,李信败逃回国。
秦王听说后,大怒,亲自到频阳找王翦,说:“寡人不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让秦军受辱。将军虽然生病,就忍心看着寡人不管吗?”王翦辞谢说:“确实生病了,不能将兵。”秦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不要再多说了!”王翦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那个要求,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全都听您的!”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秦王送行到霸上,王翦一个劲儿的向秦王要求要赏赐给他哪座宅子哪块田,啰啰嗦嗦,要了很多。秦王说:“将军快出发吧!您还担心受穷吗!”王翦说:“为大王做将领,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所以乘着大王您还欣赏我的时候,多请田宅,以为子孙打算罢了。”秦王大笑。大军既出发,出了武关,五次派出使臣回去向秦王落实良田美宅的赏赐。左右亲信说:“将军您的吃相有点难看了。”王翦说:“不然,秦王猜疑心重,不相信人,如今全国军队都给了我,我不显出求田问舍,胸无大志的样子,那秦王就会猜疑我了。”
(公元前224年)王翦攻取陈丘以南土地,直到平舆。楚人听说王翦增兵而来,也动员全国军队抵御。王翦坚壁不战。楚军反复挑战,王翦始终闭营不出,态度安闲,每天抓的大事,主要是士兵的澡堂和食堂,洗澡水要烧好,伙食要搞好,在食堂和士兵们一起用餐。过了很长时间,王翦派人问:“现在士兵们玩什么游戏啊?”说:“玩投石、跳远。”王翦说:“时候到了,士卒可用!”
楚军求战不得,就引兵向东。楚军一动,王翦马上追击,大破楚军,一路追到蕲(qi)南,杀死楚将项燕,楚军败走,王翦乘胜略定城邑。
(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以其地设立楚郡。
[点评]
华杉先生对王翦伐楚的评论很精彩,这里引述如下:
王翦伐楚,他始终要求六十万兵,而之前李信只要二十万。为什么呢,因为王翦懂得做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而李信则贪巧求速,以至身败名裂。
前面我们说过,人们往往低估了成就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时间是一种投入;同样,人们往往也低估了成就一件事情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为什么会低估呢?因为人们都想少投入,都想要“多快好省”,投入很少,回报极多,速度很快,质量还很好,这就是准备自欺欺人,上当受骗的节奏了。李信自欺欺人,秦王就上当受骗。
这种思维在各行各业都有,比如广告业有一句著名的断言:“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是我不知道是那一半。”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名,人人都认同呢,因为他击中了人性的弱点——人人都想少付出,多回报。你也可以说王翦带去的六十万兵浪费了一半,你带三十万去试试呢?
所以,当我们面对投入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再多投入一点,而不是能不能少投入一点,要尽可能的多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省钱。省钱的人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