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考笔记:
回首一年(2018年3月4月)
忆往昔峥嵘岁月,愁。
1,
浪漫主义者的创作能力很强,尤其在毫不浪漫的现实面前。自欺是真实的虚构,谁没些自欺呢。当然另一种可能是,好多人的浪漫主义外套里,裹着难弃名利的极端现实主义的肉身。
2,
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空间,同时感觉并不孤独。
这就是人始终奢望的“兼得”,也是微博微信的新瓶里装的陈酿。
当然,微博与微信略有区别:
微信可能悬挂着“更好”的自己,
微博可能悬挂着“隐藏”的自己。
3,
三月份话题电影就是《三块广告牌》。
“愤怒会招致更大愤怒,惟爱能解决愤怒”的电影主题,能轻飘,亦能沉重。
轻飘者,只当结尾那相视温情一笑是和解的落幕。
沉重者,明白这是两个心理问题未愈者杀戮的开始。
女人,要用所谓正义声名,驱逐其失败者心理。
男人,要用所谓英雄情结,压制其未成年心理。
只有等他们认为自己不再是失败者与未成年,他们才会看得起自己、爱得上自己,然后才可以说:
惟爱能解决愤怒。
这个能解决愤怒的爱,
不是轻飘的爱上别人,
而是沉重的爱上自己。
爱,哪是彼此拥抱理解那么简单。
一个爱不上自己的人,你去爱TA试试。
他们岂止是难以爱别人,被他们爱也会很折磨。
没法爱自己且因此没法收获爱的人,就会出现:泄愤形式持续升级,真正被愤怒的自己却始终在那儿。
心理问题是世间大事。
环境泥沼与心理泥沼往往互相牵引,将人带进悲剧。
意识到自己心理上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要想办法改变境遇,让环境泥沼先摆脱,创造能消除“自我否定感”的新环境。
我看了身边若干例子,若境遇不变,心理问题很难主动改变。
心理治疗或许能帮助“放下旧”,但最有效的放下,其实是“获得新”。
至于那些不想正视自己心理出问题的人,
以及那些有真正精神疾病的人,
还在第零步。
4,
四月热议机器人。
当机器升级了大脑,人机合体就与智人成为不同物种,拥有不同主观世界。
智人自此只存在于历史,不,连历史也不存在,因为不同物种没有共享的主观世界的历史。
会有这一天吗?
会吧,当人类的野心超越其大脑进化能力时。
5,
有时会瞬间感觉:
这是个似曾相识的人,
这是个似曾相识的企业,
这是个似曾相识的年代。
其实,这都是因为他们极其相似的语言体系。
6,
影响功能的,是损;
不影响功能的,是痕。
痕其实是主观世界的;
因此,人粗砺一点长大,只要不受损伤,反而能心头无痕平顺。
7,
理论,是由人主宰的主观世界;
实验,是不由人主宰的客观世界。
先有人的江湖、后有理论剪裁;
人类社会由人引领,人哪有不主观犯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