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碰到过,越焦虑的时候,反而越不努力越选择躺平的情况?
【——明天就要考试了,反而越看不进去书,反而控制不住自己似的去刷视频、打游戏。】
【——明天领导要求的PPT就要交了,今天反而越不想去做,只想睡觉、刷视频、打游戏。】
“焦虑”主要由“失控感”带来,当感到自己正在对某件事情失去控制时,人就会产生焦虑。
紧接着为了缓解焦虑,就会变得只愿意去做那些自己还能控制的事情,比如打游戏、刷剧、睡觉。
此时内心又知道有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摆在眼前必须要做,越临近结尾失控感越强焦虑感也就越强。
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越不去做正事儿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要去做自己还能控制的事情缓解焦虑,最后失眠、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就冒出来了。
失控感爆发的最后,就是人会在心理上陷入“习得性无助”的陷阱。
此时你关注的已经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已经没人能帮你了,你已经无路可走了。
这就像一个多次考试遭遇挫折的学生,不管下一次考试的考题多么简单,他都会觉得自己不可能再考好。
这个状态下的人其实就进入了躺平状态,那怕是动动手指就能做到的事情,都已经没有要再去尝试的念头。
那怎么避免让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陷阱呢?
第一:锻炼自己的短跑心态
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要一刻不停的迈步向前。
现实情况也确实是,只要你有明显的一丝懈怠身边的家长、老师就会指责你不够努力。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你自己也会自责自己怎么可以不努力。
但真实的生活中,人性就是有缺陷和不足的地方的。最好的努力方式不是把自己的时间全都塞满,然后一刻不停的冲刺,而是集中注意力工作一段时间后,给自己15-30分钟的休息时间。
懂得短跑心态的人,不会因为自己一时的懈怠而陷入焦虑,而是在养精蓄锐后继续冲刺追向目标。
第二:开始目标不要订太高
会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就是因为前面已经失败太多次了,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且目标本身就不适应你当下的实际情况。
比如: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了每天跑步8公里,当连续几天没有跑满8公里后,你就会感觉控制感丧失,一次次失望会使你渐渐堕落。
如果开始把目标定在一周只跑4天,每次只跑2公里,当你一次次达到目标后,才会逐渐向上努力向上探寻。
第三: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接受自己不能控制的。
你不能控制自己把任务完成的多完美,你能控制的是此时此刻开始动手去做。
人越想要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就越会产生焦虑。
按自己可以控制的节奏指定计划,在按部就班一步步做,不要把一开始就抱有过高的期望。至于最后会产生什么结果这种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就由他去吧。
古人说“尽人事,听天命”,那么陷入“习得性无助”的人,就是未尽足人事,就已听了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