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是我们初三上册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草房子》,它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课文描绘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历经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一段生活历程。看完课文、讲完课文,可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还是决定看一次小说。
《草房子》,曾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九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第四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不过说实话,我不是冲着这些来的,我读它只有一个原因,作者是曹文轩。就好比《红高粱》,电影看了两次,电视剧一集不落的全看完,甚至弯回来还看了它的首映礼,但说句大不敬的话,一直对莫言这位作家不感冒,所以,一直没看原著。
《草房子》,扉页上写着这么一行字“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所以说,这是一部记录童年往事的书,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草房子》一书的结构也很独特。在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的前提下,每一章(或相同题目的两章)相对独立,着重于刻画一位少年的成长。其中,《红门(一)》和《红门(二)》两章,就是以男孩杜小康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如果说桑桑的成长是以他生病为契机,纸月的成长与她的“无父”的遭遇密不可分,那么,杜小康的成长,则源自他们家一落千丈的衰败,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很难忍耐的孤独有关。
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曾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在看电影的同时,脑子里总会闪现小说中的文字及画面,总觉得电影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没有小说更到位、更细腻,还有,秦大奶奶、细马和慧思和尚(纸月的亲身父亲)在电影中没有提及,我想,如果电影中出现上面领导来油麻地小学听公开课,而这时秦大奶奶的大部队(鸡、鸭、鹅)出现在教室里的场景的话,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而当秦大奶奶为救乔乔不慎落水,人们把她从水中捞起时,已不省人事,孩子们那排山倒海的声音呼唤着“奶奶~~~”这个画面,肯定会感人至深;包括最后秦大奶奶出殡时送葬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因为电影拍摄中会受到多方面的约束,所以,还有好多好多是无法满足读者及观众的,所以,支持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