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五岁时随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二十岁只身出川。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路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会稽等地。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想做出一番政绩。可又不屑于科举,由此过上了漫漫十年的隐居生活。开元二十四年,李白被朝廷召往长安,被玄宗亲自接见,封官翰林供奉。李白向玄宗提出自己的主张,可那时的玄宗早已贪图享乐,不问政事了。杨贵妃更是在玄宗前屡屡讲李白的坏话。玄宗渐渐疏远了他。李白郁郁不得志,遂向玄宗恳求辞官反山。这时的李白官场厌烦之至,他开始正式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川。李白总是在月白风高时思乡,不仅如此,似乎万物都联系着乡,不妨引用一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思乡之情从中一般。可他游山玩水二十余载,为什么一次都没回故乡?原来在李白一次偶然游历中,他遇见了家乡人,从中得知自己大多亲朋好友大多安息于地下了,不禁悲从中来,狂饮三升,潸然泪下。
读完李白的一生经历后,我们不禁会问,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李白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怜故乡水,万里行舟;”是李白的浓浓思乡情。是李白的亲朋皆逝有乡能回却怕物是人非而不敢回的复杂心情。
乡愁是余光中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离开大陆三十余年,年少时离开大陆,再见时双鬓已如雪般白了。他的诗也饱含乡思。是啊,少时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怎能不为乡愁!
乡愁是人们拖着厚重的行李,带着一家老小,在人山人海的火车站中满头大汗的挤着、穿梭着,踏上人满为患的火车,坐上几天几夜,再换行汽车,最后徒步十几里,只为回故乡!
乡愁是对根的一种寄托,是对家乡的一种依念。小时生在故乡,长在故乡,长大后我离开故乡,但童年在家乡的一点一滴,却在脑中挥之不去。不管在何方,心中那片温存的土地是故乡。因为我的祖先在这里,我的根在这里。这里就是我故乡。少时家乡育我,今日我思故乡。
故乡虽然只是简单而朴素的两个字。但在这两个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哲学、民族风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离别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感在中国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几乎是游子的普遍心态,乡愁的音响一直在中华的上空环绕。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深厚的感情。纵然到天涯海角,亦难以割舍。自古以来,故乡和游子,就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乡愁是不会被时光冲淡的,反而历时越久就愈浓。
夜深了,游子乡愁却越浓了,一瞬间涌上心头。望着那圆润的月儿,游子做起了一个回故乡的梦。早上,梦碎了,游子心也跟着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