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在前面:
我使用思维导图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一直用它做读书笔记。在践行这个工具的过程中,读过很多关于思维导图的书,也经常被身边的朋友问到“读哪本书好?”,于是就会由着自己的喜好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推荐给朋友。
阅读思维导图,我推荐:
-
最经典首推——《思维导图》
作者英国东尼.博赞是思维导图的发明者,这本书在全球的总销量突破1000万册。
但这本书出版于上世纪70年代,书里的知识偏理论,和当下我们生活的时代会有不少的距离感。 -
手绘推荐——《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
教手绘导图的话,我推荐台湾胡雅茹的《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
但作者本人的背景,是一个台湾的儿童补习班性质的讲师,所以这本书基本上定位的读者群体就是学生,它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用手绘导图来复习功课的,这也不适合我和我的朋友这样的成年人。 - 所以我会根据朋友的需求来分别进行推荐:
关注个人成长,我推荐尹丽芳的《21天学会思维导图》
用于读书笔记,我推荐台湾胡雅茹的《思维导图阅读法》;
想深入研究,我推荐台湾孙易新的《思维导图应用宝典》
01.重磅推荐《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
而上周我读完了刘艳的《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一书之后,觉得它是可以推荐给所有想学导图和想用于任何领域的朋友。
因为这本书从学习、生活和工作三个角度,跳出了我所说的各领域的局限性,书中重点阐述了思维导图的落地应用。
作者刘艳有思维导图10年教学经验的沉淀,书中包含来自企业员工、学生和作者本人的近150张手绘思维导图。
所以它更适合我们中国的学生和员工的思维方式,也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实用解决方案。
02.思维导图的道、法、术、器样样全
对我来说,书中的各种方法论当然很重要,这些方法也在书中讲得很有趣,实施起来既轻松又简单。从道、法、术、器帮助你认识思维导图体系。
- 如果你对自己没有画画功底而担心的话,书中会告诉你“画图”其实是学习导图的技术基础布局,图像只是用来辅助我们记忆和理解重要内容的一个元素而已,并不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害怕画图这个问题而放弃学习思维导图最核心的内容,那就是“思维方式”。
- 如果你认为思维导图只是小工具没什么的话,书中会告诉你在绘制导图时,必须要学会边绘制边思考,才能够真正把思维导图的逻辑架构呈现出来。一幅高质量的思维导图必定是以“思维”为主导的,学会活用“思维架构”是切入问题核心的基础能力。
- 如果你认为思维导图只是为了在朋友圈晒图的话,书中会告诉你,学习思维导图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构建你的职场软实力,锻炼你的逻辑思考力,从而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但是,上面这些并不是我今天想要做的分享,我要分享的是书中第三章关于如何解读“关键词”的内容,我觉得无论你是新手还是牛人,仔细阅读并琢磨这部分内容,一定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03.为什么要萃取“关键词“?
我们知道绘制思维导图,关键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做为制作导图的重要基本功之一的关键词,也是导图的核心之一。
它非常重要,其实不光是导图,当你无论是读书、阅读文章、刷公众号,还是看电影和人沟通……都会涉及到的。如果可以分析出逻辑结构,从长句、长文中轻松地萃取出关键词,条理和逻辑自然就出来了。
那么,什么是关键词?**
【阅读原文 P38】
关键词被称为大脑内部信息提取时的搜索引擎,它是一段话中最具概括性和总结性能够唤起大脑精准回忆的词语。
关键词能够概括文章主旨揭示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标示句段关系对于加深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有很大帮助。
我们在高中时一定听过一个类似的词——萃取。萃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化学里面,它其实是在说用一种溶剂把另外一种溶剂里面的东西转移过来,经过多次的操作,把你想要的东西留下,把那些不太想要的或者说现在不要的东西放在旁边。
同理,关键词的提炼过程,也是理解、记忆信息,梳理思路,构建、更新知识体系和触发联想的过程,是每个思维导图使用者需要练习的基本功。
把一篇文章、一堂课、一本书的信息概括成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或者把一个知识点、一项活动、甚至一个知识领域描述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并形成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对原文和头脑中的思绪进行语义加工和语法构建。
听上去很复杂对不对,这几乎对很多新手来说都是个难点了。
没错,关键词的确是比较难抓取的,或者说是比较难“精准”抓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先了解提炼关键词的原则。
04.萃取关键词有哪些原则?
【阅读原文 P39】
关键词的选择一般以名词和动词为主,辅以必要的修饰语,因为名词动词不仅是构成意思表达的基本元素,更是强烈可视化的词语,他们能够强化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和建议。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关键词的原则拆分成这样的具体的规则:
规则1、尽量使用关键词而少用短语或句子。
小学语文老师告诉过我们,句子是我们语言表达的基本单元,而名词和动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元,这就能理解为什么首选名词和动词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了。
关键词是独立的意义单元,我们平时的思考都是基于关键词进行的。好的关键词有利于进一步联想和想象,从而进一步激发思考。
但对初学者来说,正确的提取关键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里抓取内容的关键是一种能力,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规则2、名词、动词为主,辅以必要的修饰词
小学语文老师还告诉过我们,一个句子=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动词+副词+数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和动词是构成句子表达的基本元素,也是可视化的语词,能强化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也就是说,当我们用一句话描述一件事情时,一般需要符合主谓宾的语法,这样才不容易产生歧义。而主语、宾语一般都是名词,谓语是动词。
因此我们在提炼关键词的时候是以名词为主,动词为辅,加上必要的形容词与副词。
规则3、一线一词
每条分支线条上只有一个关键词。
为什么一线不能多个关键词呢?几乎所有初学者的困惑。
大家在刚开始绘制导图的时候,总是觉得写的越详细越好,这样才不会漏掉重点。却不知道结果是细节太多,重点太多,整张导图庞大臃肿,反而找不到重点。
为什么一线不能多个关键词呢?这是因为多个词的出现在同一个分支上,不利于进一步的发散整理,你会被它们之间形成的原有逻辑影响。就需要对一句话进行相应的拆分,直到拆到以词语为单位。
所以,一线一词是为了便于在每个节点都可以增加枝干来发散,让一个关键词都会成为一个新的思考起点,借助他我们能产生更多的想法,灵活度是非常高的。
05.思维导图实践在路上
可以看到,作者刘艳在此书中并非仅从方法论谈思维导图,还结合她“中国思维导图教师“的身份,谈如何围绕场景教你导图的思维,让导图帮助你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这可能是本书作为一本思维导图图书最大的惊喜。
记得采铜在知乎曾经说过:思维导图的优点是思维暂存和激发思维,缺点是运用树形结构只能简化和曲解原来的系统。思维导图做为一个工具,它不可能是完美的,会有它自己的弊端。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导图逻辑撬动会打造成我们自己的导图思维。思维导图学起来不难,入门很快。但要学精学透、融会贯通,就要多运用、多练习,即使不绘制出来思维导图,更重要的形成导图思维,让它变成你的一种思考体系。
也邀你和我一起,成为思维导图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