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钓鱼的人很多,但懂钓鱼的人很少,它是体力活,也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种修行。
先说体力活,看天看地看水流,河道、鱼坑、湖泊大海,这些个都是需要花费几天去提前看好的,好比赛车手提前看场地,考生提前看考场,不打无准备之仗。
再则,选好钓位后,打窝、挂饵、抛竿,等待,无限期的等待。好多不知道细理儿的,感觉钓个鱼搬个板凳,杵着坐等就行,顺便还能看蓝天白云,呼吸大自然新鲜空气,看水波粼粼,欣赏“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一幅山水佳作。
真的是你想象的那样吗?
我曾经专门跟专业师傅或者业余爱好者一起体验过。春秋天,是钓鱼的最佳季节,早晨4点多起来,整理钓具不说,单是开钓前都弄完,坐那等上钩就是最考验体力的。
双眼要盯着浮漂,有时候咬钩很轻,稍纵即逝;竿可以支在架上,但是,一旦有反应,还是会影响起竿,所以好多都是手把着;屁股坐那,左右晃晃可以,时间长了,没有唐三藏的坐禅功夫,还真不是一般的考验“腚力”。所以说,钓鱼,走心了绝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
对于外行人来说,调浮、穿线、绑钩、炒饵等等,不是一两天能掌握的,这是技术,得多练才能生巧;关键的关键,还是在于和鱼儿斗智斗勇。
小时候学过一篇文章,介绍说鱼儿上钩,是吞-吐-吞等节奏,其实,鱼儿咬饵,还是有区别的,鲫鱼、鲤鱼,基本一个套路,青鱼、鲶鱼、草三等,又是一个套路,变化多端,没有定式。
眼快、手稳、心静。这是每个钓鱼者都必备的心理素质。
从远处看,钓手他们宛若一塑雕像,一动不动,只留一个背影给过往的路人,任凭路边疾驰的车辆,少年轰油门儿的摩托,小孩刺耳的哭闹随河水流去,心若一弯净水,不争世事。
这是一种修行,修的是心境。
刘禹锡《陋室铭》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山水皆有其形,皆有其性。
大多旅游景点,都会有庙宇道观,供奉的佛儒释道,名人名家,都是劝人向善,积德积福,修身养性,至善至美。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靖居和尚)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种境界三种人生经历。
1982年秋天,33岁的村上春树因为开始专职写作,每天都需要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一坐便是一整天,一天下来还要吸掉60多支烟。
于是,他选择了跑步,爱上了跑步。作为自己终生的爱好,在后期作品中屡屡提及。在《我在谈跑步的时候,谈些什么?》一书中写到:“我试着看向自己的内部,就如同窥视深深的井底。”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跑步,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境界,在空旷的田野,迎着东方的晨曦,清爽的风,绵软的土地,深呼吸的每一个节奏,都是放空自己,净化心灵的时刻。
王国维老师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很早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20岁的一位年轻人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去开创自己的前途。
动身之前,年轻人先来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
老族长听了他的打算,想了想,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告诉他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
转眼30年过去了,当年20岁的小伙子已是50岁的中年人了。他有了一些成就,也平添了很多遗憾。
这一天,他回到了家乡,又特意来拜访那位族长。
到了族长家里,他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
族长的儿子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我父亲生前留给你的,他说万一有一天你回来时,可能想看它。”
年轻人这才想起,30年前他在这里只听到了人生秘诀的一半。
另一半是什么呢?
他急切地拆开信,打开信纸,上面赫然写着3个大字:“不要悔。”
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也是人人都想追求的人生境界。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朝气与希望,同样青年人也有青春的懵懂与迷茫,追梦的坎坷与磨砺。生活、事业、家庭、亲人,每一处都是奔走路上刻骨铭心的符号;失落、挫败、泪水、汗水,每一刻都是圆梦路上撕心裂肺的烙印。
但是,我们都深深的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泡一壶茶,静静的坐在门前,看茶叶浮浮沉沉,赏花开花落,悟人间百态,品生活五味杂陈,回首走过的路,嘴角都是微微的笑。
年轻不要怕,走过不后悔;岁月不虚度,人生不苟且。这便是对自己最好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