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我们生活的不是锦鲤,
光鲜亮丽的背后是父母在代替负重前行”
·····One·····
室友小A被孤立了。
我刚搬回学校宿舍就被拉进寝室新的qq群,五个人,没有小A。
事情的导火索竟是“小A拿了奖学金,却不愿请寝室其余四人吃饭、唱K”。
大学是半个社会,有人在混吃等死,也肯定有人试图与命运抗争。
小A无疑是后者,踏实又刻苦。
室友跟男友视频时她刷题,室友开黑时她准备六级,室友看剧时她考普通话和教师资格证,室友逛街聚餐她报网课学python想挑战计算机三级……她慢慢成了所有人眼中“最不合群的人”。
同时不合群的还有她的成绩,相貌平平的她屡屡让老师刮目相看、赞不绝口,成绩跃居专业榜首。
整整一个学期,小A错过了蔡徐坤c位出道,错过了火箭少女成团,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大名出现在奖学金公示名单上。
小A获奖的消息不胫而走,平时没什么交集的朋友都来热情攀谈。
“MAC这个色号太火啦,我超喜欢的!”
“小A你知道嘛,我男朋友下个月生日哎,想送他beats可是还差几百块”……
寝室里也洋溢起兴奋之声,下铺姑娘比小A都要高兴。
“小A啊,我们今晚去吃烤肉吧”转念又一想,“不行不行,烤肉太低级了,去吃那家澳洲龙虾吧,人均300一位,我至今没能去吃过,这次可以沾你的光饱饱口福啦!”
小A自然明白话里的意思,她为难的推说自己答应了给弟弟买某套典藏版的英文名著,一场气氛阴郁的不欢而散,也顺便打开了“洪水”的阀门。
·····Two·····
小A在表彰大会上做演讲。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破釜沉舟那样难熬的时光,这段难熬坚持一年,是高三,坚持三年就会甩开大批竞争者,我坚信一个人如果能坚持五年将成为无可厚非的精英。”
台上的她侃侃而谈,眼睛里是亮晶晶的光,殊不知台下已经叽叽喳喳。
“小A啊,她可不合群了,作息混乱不讲个人卫生,听说还与辅导员有私下交易。”
诡辩论里有一种针对性很强的下三滥方法叫作人身攻击,通过侮辱她人的品性来使人们转移对当前事件的注意力。
似乎也不是世上所有人都乐于看见别人比自己好,流言蜚语声比声高。最后甚至学院也成立了审查委员会,来调查舆论是否属实。答案是否定的,但小A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Three·····
原本同进同出的下铺姑娘阴阳怪气的说“你自己伟大吧,我们平庸不配与你为伍。”
直爽的“大姐头”翻个白眼拒绝与她同去食堂,“你不是学习吗,学习还吃什么午饭。”
更有甚者拿贫困生身份讥笑她“助学金、奖学金,有钱就冲,见钱眼开。”
正是因努力如此辛苦,从众才显得尤为容易。
小A一下安静了很多,活像只偃旗息鼓的野虾,打斗还未开始就失了钳子,被迫沦为刀俎鱼肉。
她更加不爱说话了,每天独来独往,偶尔还会因为无人通知而错过补课或开会。
·····Four·····
她情绪爆发的那个上午天气晴朗,我站在办公室打印机旁,不停闪烁着消息弹窗的手机比刚打印出来的文件还要烫手。
“哈哈哈跟个疯子似的”
“哭成那样?太狼狈了吧”
“丢人”
“我要发朋友圈”
5人群里其余4人聊得火热,窥屏的我却心虚的像个贼。不知为什么,成年后的我面对这种孤立、排挤游戏,仍旧手足无措。
老师们也说,这孩子成绩优异,可就是情商低、不够合群。
不够合群啊… …
小A再也没去过自习室,曾把各种奖项拿成“大满贯”的事迹很快也被人们遗忘。她换了宿舍,短短几周就成了邋里邋遢、频繁迟到、拖鞋赶课的茫茫人海中不起眼的一个。
餐厅打饭目光很自然的瞟向身旁人,从她们每个人的配菜中选一道,茄汁鸡排盖饭、紫菜蛋花汤、炸小鱼。
有人问她“哎,你也喜欢这个鸡排饭吗?”
“对啊,我觉得超好吃。”用筷子戳着油花走神的小A立刻敛下眉目间的受惊。
那一瞬间我在她眼底看见隐隐的安心,她该小心翼翼到了什么地步,才会为假装跟别人喜欢同一道菜而安心呢。记得大一刚开学时聚餐,她是那样讨厌炸的油腻腻的肉食呢。
·····Five·····
人的适应性原来这么强,可以很快转变的眼光审美、可以很快丢掉的生活习惯。
我记起某些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的自己,逛街试衣服特别注意身边人的面部表情,临到期末也抱起60分法则“多一分都是浪费”……
我们为了合群都付出了多少呢。
这个年代娱乐至死,声色犬马的世界既有人头颅高昂特立独行,亦必有人偃旗息鼓努力迎合依附。
合群可以改变人的讲话方式、穿衣打扮甚至喜好兴趣,更快更好地融入一个圈子、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但同时,合群也是使人平庸化、磨平个人特色与性格棱角的罪魁祸首,合错群,甚至会杀死一个人的自主与独立性。
很多时候心里知道,转发锦鲤也考不了第三,沉迷某手、某音也只会让自己更加碌碌无为,支付我们生活的不是锦鲤,光鲜亮丽的背后是父母在代替负重前行……
可我们仍旧在迁就,在勉强,在假装,在努力为合群肝脑涂地。
杀死“合群”,或者被它杀死。
这世间平平无奇的已足够多,不缺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