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乱的小屋
自从上次把学校的用品运回家后,就一直堆放在小屋的沙发上,衣服、被子、书籍、运动器材等等,随意乱放在沙发上,简直一团乱麻。我曾经整理过小屋,把所有的东西分类摆放。就是没过多久,这些东西又被弄乱,混成一团。看着乱糟糟的小屋,还有那些无处安放的东西,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想把东西都丢掉, 但又舍不得,总觉得这些东西会在某个时刻发挥作用。 然而,杂物堆放了将近半年,只是躺在那里吃灰,很少被使用。
每次进到乱糟糟的小屋,心情瞬间低落。也曾想收拾,却不知道从何做起。久而久之,灰尘飘落在这些杂物中,屋内空气也变得糟糕。
有时候也在想,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呢?家里空间远比老家院子小得多,真不应该购买如此多的东西。可就是受不住诱惑,电梯里的广告屏、淘宝和京东app,都在发出买买买的消费信号。只要看到心仪的东西,总是按捺不住购物冲动,以至于家中东西越来越多,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
杂物的断舍离
昨天早餐过后,当再一次进入那脏乱的小屋时,我们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开始了一次断舍离。凡是6个月以内都没有用过的东西,孩子的玩具、旧书和打印材料,破旧的床单和不舒适的衣物,全都被当作废品处理。花了一上午时间,终于把小屋收拾得干净整洁了。看着再次恢复整洁的小屋,心情畅快极了。
丢掉杂物只是断舍离的第一步,还要在思想上做断舍离,否则仍会有大量不必要消费,不必要的商品堆满房屋,最终又是一屋杂乱。
去商业化,思想的断舍离
真正的断舍离实际上是思想上的断舍离,思想上的断舍离的根本就是解构消费的商业逻辑。消费是现代社会的最为突出的活动,有消费才能拉动生产。
消费行为取决于两个因素,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消费欲望产生于内在的需求,而内在的需求可能来生理性需求和社会性需求,生理性需求就是危机到生存的需求,比如寒冷冬天里的棉衣,如果没有就可能在天寒地冻的冬天里被冻坏;社会性需求源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社会关系、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等产生的需求。追逐流行时尚产生的购物,纯粹就是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不起。生理性消费需求是有限的,不论吃什么只能占满一个胃,不论穿什么,只能穿在一个身体上;但是社会性消费需求却是无限的,因为这只是为了显摆而占有。
在消费能力增强的现代社会,社会性消费需求被商家无限开发。很多广告中都充斥着包装社会性消费需求的商业逻辑,“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奶酪棒,奶酪棒,高钙又营养,高钙又营养,助力成长, 奶酪就选妙可蓝多”。这背后的逻辑是,家长们对孩子智商高、颜值高、个子高的期望,与成长阶段等钙质补充的关联。潜台词是,赶紧补充优质钙,否则会影响孩子成长。深入反思一下,好像这个逻辑好像有问题。
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后,就会发现,影响成长的因素是多样的,钙并不是核心的、决定性因素。人体需要钙质,但并不是只需要钙,还包括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元素。各种元素之间要保持平衡,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如果单一一种补充过量,将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有助于孩子的成长,饮食结构就应该是多元的,要吃牛奶、鸡蛋、肉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才能维持身体所需。从这个角度看,妙可蓝多并不一定就是每个孩子的生活必需品。
忙碌的生活让人们来不及、也不能静下心来思考,从而使人们都成为商家俘获的对象。商家为了引导消费无所不用其极。批判性思维就是要解构消费主义,就是要培养“去商业化”的意识。一切都用去商业的逻辑去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并不需要太多东西。去商业化的前提就是怀疑,就是怀疑我们听到的广告,听到的销售员的推销词,要知道他们是要赚钱,挖掘出他们的底层逻辑,然后破解这种底层逻辑。
当用“去商业化”的逻辑去思考时,我发现自己能用理性驾驭欲望了。我不再去浏览购物app,也不想去逛街,只想沉浸在所追求的有意义的事情中。我们不仅能掌握自己的需求,能掌握自己的财富,还能真正地把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