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堂国学哲思课》著·胡立根 第二课-和而不同·恪守底线的和谐中庸原则
看完这一堂课,写下我对这堂课的感受与理解
1.首先先生在文中的开头摆出古人史伯的故事,能把和而不同的产生交代清楚。加上智者晏婴如何利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去规劝任何国君。其实开头直接摆出人物和事例能让读者更好的去理解以及更好的激发兴趣,无意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是一个比较高超的演讲方式。
2.其实就本人而言,发现文中其实主要的叙事方式还是以人物故事为主,有提到孔子到鲁妙参观然后敏锐的发现和而不同的价值;然后唐太宗时期的魏徵和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友谊等等,各个角度各个实例去讲述和而不同中庸之道的本质。有一句名言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去读一下文章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最后本人觉得这堂课的主要形式还是列举许多的事例,也许这是解释和而不同的最好方式了。
做读后感,发现其实作者本人的观点也只是这个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没有过多的去阐述个人观点只是在介绍这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