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
赵勇邵是中三班的小男生,为什么说他小,因为他个子不大,跑起来很快,玩起来很疯,说话总会逗你笑。但是在实习期间对他的观察我发现他经常抢小朋友的玩具,经常户外活动推搡小朋友,不听老师的话,也不听父母的话。
另外曾看过一个视频,主人公的名字叫王檀,一直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宝,到后来妈妈生下一对双胞胎弟弟,左左右右,王檀的攻击性行为变得越来越严重。家里总是搞得一团乱,父母长辈都很痛苦。
我觉得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通过实习期间的观察、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日活动安排不科学、不合理。
“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 这是根据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疲劳特点决定。而有时在幼儿园却看到这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常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在户外“放羊”,这种长时间的抑制和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并出现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
曾经有连续两天下雨,所以户外活动就取消了,赵勇邵就坐不住了,区域活动的时候就开始打闹,欺负小朋友。
二、父母长辈过度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溺爱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则易怒、发脾气,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不对,没有自己不对的。到了幼儿园,与同伴有了纠纷时,总责怪别人,不能协商解决问题时,攻击性行为就产生了,此时如果被欺负者退缩,则更助长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三、教育误导
现在的家庭中关注多,顺从多、宠爱多,要求少。有的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孩子从“以牙还牙”发展到欺负弱小。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对孩子的任性,粗暴表现视而不见不加以约束,以致出现了错误引导。
在幼儿园,有的教师也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和理解,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孩子一出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或踩坏同伴的手工作品等。
四、模仿
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小朋友都特别聪明,放学回家抱着平板,电视的比比皆是。久而久之,他们在看动画片,玩游戏中发现很有意思,无形中就学习一些不好的榜样,还有现在孩子非常喜欢看像《神龙斗士》、《奥特曼.�怪兽大战》带打斗的动画片。经常看,也就模仿起来,常常在幼儿园与同伴学着动画片中人物打打闹闹,这样一来免不了会乘机攻击他人,再有父母有时会为一时出气打他。在幼儿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打人,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留意,别的孩子也会跟着打斗起来。
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其危害都是很大的,都会影响到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将教育融入到一日活动中。
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可保证幼儿各器官、组织有节奏的活动,防止神经过度疲劳或过于抑制,对于形成良好的习惯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必要的。例如,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等,这样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在一日活动中,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讨论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及善良、谦让、合作等良好品格,切忌当孩子有了过失或攻击他人时,便对孩子冷处理,这样只能使孩子产生反感甚至对立。其次,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家庭成员间对孩子的态度也要一致,否则,教育的作用就会互相抵销,造成幼儿思想上的混乱或行为上的矛盾。
三、让幼儿有情感体验
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要让他有情感体验,光讲道理,在情感上不能触动幼儿,解决不了问题。例如,当幼儿打了别人,人家疼,就让他体验到疼的滋味。当然不能打他,让他通过挨打来体验,但是可以让他通过回忆摔倒的疼痛等来体验别人的不舒服。简单说就是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解决行为习惯
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但在行为过程中不一定就能按照行为准则达到要求,尤其幼儿意志比较薄弱,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既要向幼儿提出合理、具体的要求,也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培养,尤其对幼儿已形成的不良习惯应循序渐进地解决,将行为转化为习惯。
幼儿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孩子今后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努力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能温柔对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