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文章时看到这样一段话:
“奉献,自以为是,看不顺眼,为他人着想,叮嘱,规劝,打压,控制,很多奉献者在重复这个过程。奉献让人无我的,让人空心化,奉献者因此失去了独处的可能,他们没有办法在自己身上实现价值体验,只能依附于他人,用“为你好”、用对他人的改造证明自己的价值。有时候,我们难免要怀疑,他们那样执着于“为你好”,那样执着于为别人制定道理,是为了转嫁自卑找回自信。为家庭奉献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树立绝对正确的权威标准,他们自信了,孩子却不自信了。”
表述的很到位,身边就有类似的奉献者,上一辈的老人,可能会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一辈子为子女而活,最后却失去了自我,只能依靠对子女的控制来寻求存在感和价值感。我们作为父母,要时常反思,避免类似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