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见你,我就来了。
这是湫山夏石小说《在我的故事里》一句让我莫名动心的句子。
该书增给作者喜欢的一位古风圈歌手,同时,亦是我喜欢的一位歌手。
犹记得翻开书本目录时的各种欢喜――目录章节以他唱过的歌命名。作者做了我许久以来一直想做而未做的事,所以在看到本书之时,内心的雀跃之情定然是抑制不住的。
我们共同喜欢的歌手慕寒成了她故事里的二次元歌手白石,也是三次元的时桥南,是白石桥南的白石桥南。书里形容白石“他的声音低沉磁性,温柔细腻,声线干净而纯粹,声声直入心底,所谓君子端方,温润如玉,恐怕就是为他而生的八个字”这是真真把慕寒的音色描绘得真实可感。也是我第一次生出了原来有人跟你有一样的想法有一样喜欢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声音的莫名其妙的难以言表的激动之情。
诚然,哪怕他成了故事里的另外一个有血有肉更加让人有可想象的人物,身为他声音的迷妹,我都有不由自主地在观书前半部分我都有把慕寒带入主角。但,正如作者所说,随着故事的推进,白石有了自己的经历、人生和性格,她不过是一个说书人,负责把人物的生平讲给听书的人罢,而他们的剧情又岂是短短一篇故事本可以说尽的,这本是说书人脑海中那个温柔清澈的声音的主人可能会有的经历,有怎么会真真是现实喜欢的那个歌手?而他在各个听书人的故事里也该是有其他的故事的。我不过是看其他个人的想象而已,又怎么可以就此把他固封在某段记忆里?所以,他是白石是时桥南就是白石桥南。
时桥南是精神病医生,他爱上了喜欢自己声音的一位恋声系精神病患者。说是精神病,不过是执念太深罢了。
我不敢想象自己是否真如女主林寂般对“白石”的声音这么执拗,我应该是不会的。正因为他们皆是故事里的人所以林寂才有机会敢想,而我们确实没这个机会的。
林寂对白石声音的想象让她看到了“白石”,(她想象中的白石)从而让自己陷入一个其他人都进不去的世界,这是故事也是作者的执念吧,谁都想一睹喜欢的人物的风采。
故事里的细节是跟不了其他人讲多少的,我只能把我看完书后的第一感觉写出来而已。所以这篇感想并非说我在书中学到了些什么,但是我确确实实是感受到了慕寒的另一位迷妹也就是本书的作者湫山夏石对他的想象,正如她所写“能被邀请到一个人偏爱的地方,就应该心存感激,那是对方在打开心扉让你看到他的世界”。是的,所以我把这本书的故事也就当在这位共同喜欢一位歌手的另一位女生的脑海或者说是心事里畅游一番的经历了,如果一定要说是否在书中学到什么,却也并非没有。但我不会去评价白石桥南林寂的生平,故事里的人物是平行的永在的,但他们教会了我的一些道理却使我受用。比如他说“很高兴认识这么多人,在你们生命里曾留下什么回忆,当然我希望都是美好的回忆。说真的,这样挺好。如果你们有一天对我不感兴趣了,也没关系,就好好地过你们的人生”。但毕竟这是其他人的故事,我不是有很多立场去评论,更多时候可以安安静静地听书就理当欣喜了。
我知道慕寒不太可能有像时桥南林寂那样的经历,甚至职业也不一定是医生,但我相信在时桥南身上一定会有某些慕寒拥有的气质,譬如,那人会有湖水般温柔的眉眼,会久久地听雨声寂静中喧闹,临风时会驻足闭眼微笑,向来从容冷静,笑时如暖阳初生……
在我翻开书的那一刻他们来了,而今我书看完了,他们便要走了,又如何呢,人生就是来了又去,好的坏的悲的喜的总会一回前路,他们不过等着下一位听客路过,如我一般翻开书页然后听说书人说起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经历便会再一次在其他人面前重演。如此这般,在这个与世无争的世界里,这个故事没有后来,便永远也不会有落幕,他们一如既往有说有笑并肩而行,像所有美好结局的故事那般,在故事最后漫步进结局和另一个开始。而在他们故事里甚至是说书人故事里,我这位听客角色成为见证又无足轻重,他们的故事里重要的是他们而非听客。
写到这,我恍若如作者般,仿佛看到他从路的那头走过来,陪着林寂低声说话,笑语嫣然。而我也只是偶尔想起他,偶尔想起他们,偶尔想,偶尔不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