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写的小说《半生缘》里,酿成悲剧的最大原因是,曼璐为弟弟妹妹的成长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身体后,发现冰清玉洁的妹妹曼桢却成了夫婿和年少心上人的心头爱,转身一个邪念,将妹妹推入万丈深渊。
每次看到这里都要打个冷颤,张爱玲对人性的洞察非常深刻。固然这样的情节只发生在小说中,但因为“牺牲”一词产生家庭矛盾的案例,在现实中不在少数。
而在伴侣之间,这个陷阱更大。
还记得前段时间四线女星陈昱霖控诉吴秀波,称自己放弃工作陪伴吴秀波并悉心照料,对方却与他人有染,甚至动手伤人,言语间满充满了委屈和愤怒。
对有些人来说,爱的感觉接近信仰:在爱情中,他们时不时会感受到一种类似于“悲壮”的情绪,坚定而深沉,甚至有种“大无畏”的心情。这就是爱给予人的神圣感,而这种悲壮往往和“在假设中自己能够为对方作出自我牺牲”相关联。
但是这种悲壮的心情,往往成为日后矛盾的导火索。
我们时常看到,夫妻吵架时常用句式是
“我为你放弃了工作,你却……”
“我为你放弃了梦想,而你……”
作出牺牲这个决定时,人们原本是不计回报的,但是人性都是自私的、多变的,当岁月变迁,今非昔比,当年的牺牲壮举成了一个不定时炸弹,生活中的矛盾一触即发。
正如文中开头的例子,人性深不可测,所以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牺牲精神,面对家人和朋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支持,但务必保留自我和底线,无条件的牺牲和付出,换来的可真不一定如自己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