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5.9.26)
对教材的研读,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持续精进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在拓展和联系之外,今天再继续围绕此话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第8题为例。题目如下:
没有具体要求,怎么练习?分几个层次练习?每个练习注意什么?
教材没有给出明确提示,需要教师结合已有练习,瞻前顾后,综合施策。
做法一:先算再比。
常规做法为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每道算式的计算,在算式后面写出得数,再组织学生比一比不同算式,找一找相同和不同。也不乏老师,只组织学生完成计算,便快速进入下一个题目的练习。
这样行不行?从表面来看,已完成任务。但是,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与提升,也辜负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
做法二:先比再算。
另有一种做法,为先比再算。教材编写者这里没有明确答题要求,给执教者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如何充分利用呢?先比再算,为有效做法。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看一看,想一想
师:第8题没有题目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看题,猜一猜,可能要让我们做什么?
生:老师,我们以前遇到过这样的题目。每组上下两题有关系,只要算出其中一题,就能直接写出另外一题的得数。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你们能选择一组,说一说怎么根据一题算出另一题吗?
生:比如,从左往右第一组题目。360÷2和360÷3÷4,因为除以3再除以4就相当于除以12,所以这两题是一样的,得数也相同。
师:分析得清楚不清楚?
生:很清楚。
师:因为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所以这里每组上下两题得数相同。那么,仍然以第一组两道题目为例,你想算哪一道?为什么?
生:我想算下面一题,360÷3=120,120,120÷4=30。用表内乘法口诀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算出得数。
师:认为他的分析有道理,就把掌声送给他!
生:……
师:虽然这道题目没有题目,没有告诉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但是,同学们能够结合已经做过的题目,把我们能做什么补充出来,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第二步:比一比,说一说。
师:如果到这里就结束,好像这个题目就在重复我们已有的练习,没有新的价值。所以,同学们再换一个方向看一看,比一比?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老师,我们竖着从上往下比,发现每组两题的关系,根据一题可以直接写出另外一题的得数。我们再横着看,也有发现。比如360÷12与360÷24。因为24是12的2倍,所以360除以24的得数比360除以12的得数小,是15。
师:谁听讲好?把他的发现再说一遍?
生:他说360÷12与360÷24,被除数相同,看除数。除数越大,商越小。因为24是12的两倍,所以360除以24的商比360除以12的商小,是30除以2等于15。
师:他说得清楚吗?
生:清楚。
师:感谢两位同学带着我们换一个方向横着看,又发现另外一个可以直接根据一题写出另外一题得数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
生:被除数相同,看除数。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缩小几倍。
师:谁再说一说?
生:……
师:这道题目本来没有答题要求,但是我们凭借已学知识,不仅能把每道题目得数算出来,还能结合已有练习经验,用多种方法解决每题得数是多少。竖着看,每组两题有关系,知道一题就知道另一题。横着看,不同题目也有关系,根据被除数相同,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也可以由一题比较轻松地算出另一题。以后,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也要像完成这个题目一样,做完以后,再看一看,横看看、竖着看,多想一想,这样就能从一道题目当中有更多的发现!
这两天在上练习课,上着上着,写着写着,竟忍不住想要上一节练习课的公开课,邀请更多老师来一起来探讨,一起来研究。
-2025年9月26日写于桂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