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最佩服的人之一,就是一件外人看起来简单的事,坚持做,最后往往都能做出点成绩来。
这种专注到极致的能力,是非常多人所缺乏的,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被切割得七零八碎,专注就成了一种更稀缺的能力。
我有两个好友,恪之兄和朱老师,一个做篆刻,一个做雕塑。
恪之兄比较屌丝,属于极度闷骚男。
朱老师比较正统,严谨认真。
但他们身上有一个我们稀缺的共同点——透着坚忍的精神特质。
他们和这个时代有点距离,哪怕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那份坚持难能可贵。
现在,他们都能用自己的艺术,养家糊口,而且日子越过越好,让人羡慕。
这是坚持的回报。
可惜现在坚持的人不多,包括我自己。
既喜欢精神追求,又渴望着物质所需,于是左右冲突。
最后悔的是,这些年,把时间都浪费掉了。否则,这个公号的粉丝可能过10万了,可以靠广告或打赏过日子,现在只有苦笑,好苦的笑。
这是个追求物质的时代,这是一个耐性缺失的时代。
是的,很多人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但有几个人能在自己的领域反复坚持操练一万个小时?
更多的是跟我一样,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虽然我偶尔也坚持,但更多的是消磨在喝酒聊天之中,沉湎于物质中的纠缠,人也变懒散了。
还觉得懒散挺好。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点赞数第一的回答是:“我见过的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偶尔打一下鸡血,10分钟后继续颓废和丧。
每天都想着征程是星辰大海,但都倒在了离出发只有一百米的地方。
看过一组漫画:一群人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地前行。途中有一个人自作聪明,他把十字架砍掉一截,背起来轻松了很多,走了一段,他又砍了一截,就这样,他很轻易地超过了很多人。
不料,后来途中遇见了一条又深又宽的沟壑。他在沟壑面前停下了,一边焦虑万分,一边责怪上帝的刁难。
这时候,被他超过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别人用辛苦扛过来的十字架搭在了沟壑上面,轻易就越过了沟壑。这个人也想这么做,可他的十字架太短了……
你看,悄悄毁掉你我的,就是我们偷的懒惰。
相同的时间,我们把时间用在吃吃喝喝,别人把时间花在了克服挑战上而已。
别人10分耕耘,有时候尚且只有3分收获,而你我只有1分耕耘,凭什么也要有3分收获?
02
曾有一名山东的学生向季羡林求教:“做学问可有捷径?我的论文实在憋不出来了。”
季羡林一听,笑了:“论文岂是憋出来的?”然后补了句至理名言:“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话糙理不糙,尤其是出自季羡林之口,更多加了几分趣味和深意。
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过往经历的挫折、忍耐和付出,比很多人都多。
而那些成功者的高度自信,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的,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决定人生成就的,不是智力,而是坚持。
有一个有趣的问答,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是:如果成功率是1%,意味着失败率是99%。按照反复尝试100次来计算,那失败率就是99%的100次方,约等于37%,最后的成功率,应该是100%减去37%,即63%。
一件事倘若反复尝试,它的成功率,可以由1%奇迹般地上升到不可思议的63%,你想不到吧?
我数学更差。
前段时间,一篇《北大美女教授简短毕业致辞:是什么同时导致了成功和热情?》刷爆了朋友圈。
史蛟教授站上讲台,为即将毕业的各位同学送上寄语,谈及对人生对工作对未来的热情,她如是说:
“有一个第三方因素同时导致了成功和热情。
这个第三方因素是什么呢?是精通,你对自己职业技能的精通。你达到大师级的水准,就会有信心和成就感,成功和热情也就随之而来。
如何达到精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臻于至善。古往今来,答案从来没有变,精通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努力和不断练习的结果。 ”
唯有极度的热爱,方能造就极致的热情。一旦你拥有这样的热情,你会觉得混日子,简直就是人生最大的罪恶。
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到后面有了临界点,才会爆发出效果。
炒过股票的都知道,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的第一策略,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质就是:耐心,坚持。
人生也一样。
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焦虑和不安,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自己最应该深刻反省,总是不会拒绝酒局,不会拒绝应酬,不会拒绝漂亮女孩……哦,最后这条是我瞎想的。